办学历史
前身史略
重庆市私立巴蜀小学校(1933年-1936年)
民国18年(1929年)底,王缵绪筹备创办巴蜀幼稚园(后改建为小学校);同年冬,王缵绪买下张家花园,并开始巴蜀幼稚园园舍修建。
民国22年(1933年)2月,重庆市私立巴蜀小学校创办,时设四学级,学生117人。
民国24年(1935年)11月,学校被指定为“四川示范学校”;同年,学校被指定为“优良中学”。
中学沿革
重庆市私立巴蜀初级中学(1936年-1939年)
民国25年(1936年)8月,巴蜀学校添办初中,校名为“重庆市私立巴蜀初级中学”,时设小学六个学级十二个班组、初中一个班级,学生419人(1937年3月数据)。
民国27年(1938年)初,巴蜀学校扩大班级收容战区儿童入学。
巴蜀学校西充分校(1939年-1949年)
民国28年(1939年)7月,奉命迁校至西充县,创设巴蜀学校西充分校。
民国30年(1941年)11月,学校恢复初中部。
民国34年(1945年),巴蜀学校西充分校增办高中;8月,开始恢复重建位于重庆的校园。
重庆市私立巴蜀中学校(1946年-1955年)
民国35年(1946年)2月,学校添办高中及幼稚园,至此完成巴蜀学校基础教育体系,学校名称亦为“重庆市私立巴蜀中学校”。
1949年4月,巴蜀学校西充分校改为四川省西充县私立巴蜀中学,被重庆市政府指定为“战时学校”,小学部继续在原址坚持办学。
1949年9月,筹建巴蜀文商学院,后未能完成建立。
1950年,私立巴蜀学校董事会决定将学校无条件捐献给人民政府办理;同年12月,西南军政委员会接办巴蜀学校为西南局干部子弟校,由私立变为公立。
1954年,巴蜀学校交由重庆市教育局直管,高中一个年级从原来的两个班扩大到8个班。
四川省重庆市第四十一中学校(1955年-1991年)
1955年8月,巴蜀学校一分为三,按已有的重庆市中学序号,中学部被定名为“四川省重庆市第四十一中学校”,成为市级重点中学。
1958年起,各种运动打乱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学校教学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1963年以后,学校各项工作恢复。
1966年,学校停止初高中招生,教育教学工作一度中断。
1969年8月,学校恢复初中招生。
1971年下半年,学校恢复高中招生,高中学制采用两年制(至1984年)。
1978年,学校被确定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
1981年,学校被正式列为“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
四川省重庆市巴蜀中学校(1991年-1998年)
1991年,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将“四川省重庆市第四十一中学校”更名为“四川省重庆市巴蜀中学校”,这实际上是恢复了学校在1954年以前的名称。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1998年-至今)
1998年,学校更名为“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2006年10月,重庆市巴蜀中学校被评为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
2007年12月,重庆市巴蜀中学校被评为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
2009年,重庆市巴蜀中学校被评为北京大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中学。
2011年10月,重庆市巴蜀中学校被评为清华大学自主选拔“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资格中学。
2015年,重庆市巴蜀中学校移交重庆市渝中区教育委员会管理。
2020年7月,重庆市巴蜀中学校被评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
2021年1月,重庆市巴蜀中学校滨江校区开建。
2025年3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与重庆市巴蜀中学校签署合作共建教共体框架协议。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