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海淀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北京海淀人文

北京海淀

人文

综述

海淀区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三山五园”的所在地,海淀区的皇家文化与园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海淀区历史上众多的苑户、坟户、受过皇封的花会等就是最好的体现。海淀区还有这许多家谱传记机构,专门负责为普通民众写谱、立传。海淀区宗教文化历史悠久,历史上“西山八水院”的香火鼎盛,龙泉寺、卧佛寺等寺庙游人如织。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海淀区广大民众不断创造出适应生活变迁的新人文。如上地科技园的太极队、北下关娘娘庙社区的空竹队等,举办春节文化活动、农民艺术节、“五月的鲜花”、夏日文化广场、海淀文化节等节庆、倾城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海淀区高校林立,校园文化十分发达,大批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落户海淀,由此全国各地青年才俊云集海淀。作为全国的教育、科技、文化中心,海淀区也积极吸收、融合国际文化、外来文化。显示出了较强的文化包容性。

饮食

饮食文化

从郭守敬元代开通通惠河始,海淀一带就开始水稻种植。明清时期,在青龙桥、草桥、六郎庄、功德寺和北坞等地已经有了广泛的水田分布。特别是清乾隆时期,清皇室还曾在清漪园东墙外开辟到天谴榆木。六郎庄一带还聚集了许多来自安徽、河北等地专门为皇家种植莲藕、荸荠等水生植物的苑户。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也造就了海淀人独特的劳作模式和饮食文化。长期以来,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作物是海淀人主要的劳作模式,踩荸荠、掇冰船儿刨果藕等都是老海淀人独有的美好记忆,由此诞生的捞饭、二米子饭、熘马蹄儿(荸荠)、荸荠窝头、藕汆丸子等美食则是海淀人创造出来的独特饮食文化。

地方特产

京西稻

京西稻是海淀区农业最具代表性的品牌和特色产业。主要分布于海淀区西山东麓沿线,包括上庄镇的西马坊村、东马坊村、上庄村、常乐村,四季青镇的玉泉村,西北旺镇的永丰屯村,共6个行政村及国家级翠湖湿地公园和海淀公园等地。至今已有近2000年历史,历经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130多年的稻作经营,达到了鼎盛时期。京西稻承载着皇家稻作农耕文化系统的历史积淀,体现着北京三山五园的稻作历史文化景观。

玉巴达杏

海淀玉巴达杏是北京海淀地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玉巴达”在满语中是好吃的意思,玉巴达杏就是好吃的杏。海淀区栽培杏已有500多年历史,据记载,明代时期玉巴达杏作为贡杏享誉京城。据清《帝京岁时纪胜》描述:“杏除香自、巴达杏之外,有四道河、海棠红等杏,仁亦甘美。”其中,巴达杏说的就是玉巴达杏。玉巴达杏半透明白中泛黄,伴着特有的果香,细腻多汁的杏肉,让人口舌生津。底色泛黄,朝向太阳一面呈鲜艳红色。

民俗

皇家文化

海淀区的民俗文化一直深受皇家文化的影响。从金章宗完颜璟在海淀地区建立“西山八水院”时起,海淀区就与皇家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明清时期,勺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等皇家园林在海淀境内建立。随着康熙、乾隆等皇帝产期在圆明园等皇家园林中治理国政,许多王公大臣也纷纷在此建立私人园林。这些园林的建立也加速了海淀的发展与繁荣。在皇家园林的周围,聚集着众多专门为皇家服务的苑户。清王朝统治时期,这些苑户及大关鬼泣纷纷在海淀镇附近买田置地,逐渐形成了村落。许多皇亲国戚的坟茔也坐落在海淀区内,因此这里也聚集着需要专门为皇家和皇亲国戚看守坟茔的坟户,在这些皇家坟茔周围也逐渐形成了许多村落。这些村落的形成与发展与皇家有密切的联系,逐渐形成了形式各样的民俗文化。

海淀区五虎棍会、高跷秧歌会等民间文艺组织的繁荣与皇家有着紧密的联系。海淀区民间花会组织众多,其中许多民间花会组织都曾受过皇封而成为皇会。皇家的重视与封赏极大地促进了海淀区众多民间文艺组织的兴起和繁荣。例如西北旺的高跷秧歌会本来是西北旺村的村民们在清嘉庆年间自发组织起的敬奉关帝的一档档会。然而到了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西北旺高跷秧歌会因为参与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演出而受到皇家封赏,成了皇会,从此名声大噪,被誉为“万寿无疆天下第一会”。在高跷秧歌会的影响下,西北旺村在同一年又成立了五虎棍会,成立两年后也收到皇家封赏,成了皇会。从清光绪年鉴一直到当代,高跷秧歌会和五虎棍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西北旺皇会的影响下,西北旺周边的许多村落也纷纷组织起了民间文艺组织。在海淀地区,如六郎庄、韩家川等许多村落都有民间花会等组织,这些民间文艺组织的繁荣和发展都与皇家有着密切的联系。

庙会

庙会也成香会,是集民间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商业文化和民间娱乐活动于一体的社会活动。海淀地区历史较久、规模较大的庙会是大钟寺(觉生寺)庙会。自清至民国,每逢正月初一起开庙十日,游人纷集。各种民间花会,如六郎庄的五虎棍、西北旺的高跷、八家村的舞狮、上庄的中幡等纷纷走会献艺;各种服务行的民间组织,如北坞村的净道老会、闵庄村的缝淀老会等也在庙会为游客修道净尘,缝补衣鞋;庙会附近乡镇的村民借地利之便向香客出售农产品。其他著名的庙会还有碧云寺、大佛寺、法海寺、广仁宫等处的庙会。

婚嫁

海淀区境内旧时婚嫁,严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必须经过相亲、合婚、定婚、迎娶、回门等程序,倾城相应的婚俗礼节。1949年6月,依据《北平市人民集体结婚暂行办法》,海淀区废除了强迫、包办、买卖婚姻和索要聘金、聘礼等旧俗。结婚时不要吹鼓手,新娘不坐轿、不设宴席,取消挑盖头等待有迷信色彩的礼俗。50年代,海淀青年多自找对象或经他人介绍相识,建立感情,征得双方父母同意,结成眷属。城镇风行婚事简办,只备少许糖果、茶水、香烟待客。60年代,许多新婚夫妇领到证书即可,很少在举行仪式。80年代后,生活水准不断提高,多用汽车、轿车接新人,婚期以春节、“五一”、“十一”等假日和星期日居多,从一般家具发展为高档家具,从自行车、手表发展为电冰箱、电视机、电脑等现代化设施。90年代,物质生活丰富。文化意识观念转变,结婚请客大事操办与旅游结婚、集体结婚等富有时代特点的多形式婚俗并存。

生育

海淀区妇女婚后有妊娠反应即称“有喜”,忌劳累、生气和乱吃东西,接近产期不能回娘家,以免生在娘家。生育前,产妇娘家送来小儿衣服、小被、尿布等物,叫“催生”。产前要准备好产房、糊窗、垫坑,不让通风。分娩室,多请接生婆用土法接生。婴儿降生,产妇终月不出门,名“坐月子”。婴儿生三日,净洗全身,称“洗(谐音喜)三”。5天后姥姥送茶汤面,称“捂捂”。7天产妇母亲为产妇捏合身体,称“捏捏”。12天舅家等亲友送鸡蛋、挂面等相贺。30天为满月,母婴禁忌解除,产妇娘家携食品、童衣前来祝贺,并接闺女回娘家。100天称“婴儿百岁”,过百岁生日,娘家亲朋还有送手镯脚镯、长命锁等礼品祝贺。有的人家还专门给小孩办满月或百日。小孩满一周岁时。还要吃煮鸡蛋、面条、姥姥送小寿桃,还令小孩当众“抓周儿”,以试其志。

新中国建立后,妇幼保健事业快速发展,海淀区妇女怀孕即得到科学护理,住院生育渐多,请接生婆接生的已经很少见。

寿庆

海淀旧时人过50岁后,逢十做寿,即“贺六十”、“祝七十”、“庆八十”。做寿是指晚辈给长辈做寿,举行家庭庆祝活动,一般只有长辈才能举行隆重寿庆活动,年轻小辈,哟其实上有长辈、父母健在的,则一切从简,甚至不做寿庆。寿庆因个人地位和经济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别。富户要设寿堂、办寿酒、唱堂会、招待亲友。生日,亲友备礼前来祝寿,小辈拜寿、送寿礼,寿星给拜寿钱。寿日早晨吃长寿面,下午款待宾客。新中国建立后,提倡节俭,庆寿之风一度淡漠。80年代以来,给60岁以上老人庆寿活动再次星期,但仪式大为简化,多事子女备礼向老人祝贺,采取家宴方式邀请至亲团聚,吃长寿面。

艺术

文学

海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于1986年4月成立,有各种协会、社团13个,会员8000余人。成功打造了艺·创核心区、海淀百景图、作家大 讲堂、校园文学社等知名品牌;建立了别具特色的“海淀文联书画廊”和“海淀区稻香湖书 法培训中心”;创作了“三山五园”系列丛书、大型舞剧《人生若只如初见》、话剧《书店》等具有广泛影响的文艺作品;创办了大型综合月刊杂志《中关村》、文艺双月刊《海淀》、诗刊《稻香湖》。《海淀文艺》是海淀文联主管、海淀作协主办的文艺内刊。创刊于1972年,2006年起定为双月刊。每期156页码,主要刊发小说、散文、诗歌、评论、报告文学及美术作品。

海淀区作者出版的代表性文学、历史、民俗作品有李进山、朱善璐主编的《京畿丛书·海淀卷》、卫汉青主编的《海淀丛书》《蓟门丛书》《蓟门情思》《海归抢滩中关村》《曹雪芹西山传说》,卫汉青、崔墨卿主编的《凤凰岭的传说》,沈澄、刘麟著《海淀忆往》,易海云著《香山诗草》《潇湘夜雨》,刘荔著《大地诗旅》,韩忆萍著《新风旧俗话北京》等。

美术

面塑,俗称捏面人,以江米面为主要原料,加进颜色,塑出飞禽走兽,古今人物等。海淀区“北京面人郎”经过创始人郎绍安以及家族几代人传承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创新发展、广采众长中逐步形成了具有浓郁北京地域特色的面塑艺术派别。它集美术、雕塑、服饰、化妆及造型艺术为一体,其作品题材广泛、造型生动、形象逼真、装饰简洁、技艺精湛。尤其是表现戏曲人物和北京民俗风情的作品独具特色,具有较强的艺术价值、民俗价值和收藏价值。

海淀区民间剪纸,风格淳朴明朗,工巧纤细,装饰性强,富有乡土气息。体裁多为花、草、虫、鱼、窗花、喜花、鞋样子等。“团花剪纸”传承人张凤琴,1956年生于北京,自幼随奶奶学习剪纸。她的作品精细秀美,常以团花、动物及各种传统的吉祥物为创作题材,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代表作品《前程似锦》、《福满乾坤》等曾多次在国际剪纸艺术展上获奖。

戏剧

海淀区“京西皮影戏”,又名“皇家宫廷皮影”、“王家班皮影”,经王炳义(1850-1910)至王丽娟五代传承,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表演细腻、形象逼真、演唱精湛、动作配合默契,保留了浓郁的宫廷皮影特色。在皮影雕刻艺术上,也独树一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海淀西路评剧是在莲花落、“蹦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几乎失传。1958年,中国评剧院从民间请回了仅存的西路评剧艺人,将失传三十多年的西路蹦蹦挖掘出来,重新融入评剧剧种中。西路评剧唱腔高亢、粗犷,表演既生活又夸张,是现代评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淑桂是仅存的一位西路评剧传人,已年过七十,身体多病。因此该项目已经极度濒危,必须进行抢救性保护,才能使这一艺术奇葩不至失传。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海淀区共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52处。
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截至2023年)
序号名称级别文物类型位置
1真觉寺金刚宝座(五塔寺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五塔寺村24号
2颐和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新建宫门路19号
3圆明园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清华西路28号
4觉生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北三环西路甲31号
5景泰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香山路娘娘府2号
6碧云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香山公园北侧
7大慧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大慧寺路11号
8十方普觉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北京植物园内
9未名湖燕园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内
10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清华大学校园西部
11元大都城墙遗址(海淀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西段:明光桥向北至学知路口北段:学知路口向东至朝阳区
12大觉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大觉寺路9号
13静明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玉泉山
14健锐营演武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香山南路红旗村1号
15万寿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万寿寺东路119号
16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温泉镇温泉路118号(北京老年医院内)
17摩诃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八里庄街7号八里庄小学
18慈寿寺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海淀区西八里庄北里3号
19大运河(广源闸、高梁闸)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南长河沿线
20醇亲王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七王坟路17号
21双清别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香山街道买卖街40号
22宋庆龄儿童科学技术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玉渊潭八一湖南岸
23“三·一八”烈士纪念碑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圆明园内后湖南
24贝家花园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苏家坨镇贝家花园路5号
25鹫峰地震台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苏家坨镇秀峰路46号
26李大钊烈士陵园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万安公墓内
27梁启超墓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北京植物园内,卧佛寺东
28孙岳墓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温泉路118号北京老年医院内
29承泽园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海淀区挂甲屯
30达园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颐和园路福缘门甲1号
31钓鱼台与养源斋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玉渊潭东
32定慧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阜成路66号
33广济桥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清河南镇小月河上
34广仁宫(西顶)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四季青蓝靛厂6号
35黑龙潭及龙王庙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温泉镇太舟坞村
36静宜园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香山街道买卖街40号
37乐家花园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苏州街29号
38普照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苏家坨镇徐各庄村
39上庄东岳庙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上庄镇永泰庄
40旭华之阁及松堂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香山南路南河滩
41孚郡王墓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苏家坨镇草场村
42清河汉城遗址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清河街道朱房村
43魏太和造像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寺及石刻苏家坨镇车耳营村71号
44上方寺遗存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凤凰岭路19号北京凤凰岭景区内
45恩佑寺山门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西门外
46恩慕寺山门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西门外
47颐和园升平署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颐和园路大有庄100号
48上义师范学校黑山扈校区旧址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黑山扈路甲17号
49佟麟阁将军墓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香山北正黄旗村18号
50中央党校南院近代建筑群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颐和园路大有庄100号
51清华园车站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北京铁路局清华园铁路宿舍1-2号之间
52中法大学附属中学旧址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苏家坨镇北安河村
53熊希龄墓园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香山街道香山煤厂街
54小屯村侵华日军飞机掩体遗址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海淀区四季青镇小屯村
55香山慈幼院址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香山公园管理处院内
56显龙山石刻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温泉镇显龙山
57万安公墓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四季青镇万安里北
58孙传芳墓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北京植物园内
59清河制呢厂办公楼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清河街道学府树家园东
60齐白石墓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金山陵园内
61门头新村甲8号四合院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四季青镇门头新村甲8号
62梅兰芳墓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北辛村北万花山上
63马连良墓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北辛村北万花山上
64蒋家胡同四合院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内
65凤凰岭石刻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苏家坨镇凤凰岭公园内
66鹫峰山庄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内
67刘半农墓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玉皇顶上
68刘天华墓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玉皇顶上
69六郎庄烈士纪念碑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海淀镇六郎庄村
70六郎庄田世光故居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海淀镇六郎庄村小狮子胡同18号
71蓟门烟树碑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寺及石刻花园路街道西土城路甲2号
72金河堤诗碑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寺及石刻火器营桥北,京密引水渠西
73妙觉禅寺遗址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苏家坨镇聂各庄村西凤凰岭公园内
74明照洞瑞云庵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苏家坨镇聂各庄村西凤凰岭公园内
75妙峰山香道中北道遗址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苏家坨镇阳台山公园内
76法海寺遗址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红旗村万安山
77凤凰岭旮旯庵及石窟遗址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苏家坨镇凤凰岭公园内
78功德寺遗址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四季青镇功德寺1号
79瑞王坟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四季青镇瑞王坟村甲12号
80高时明墓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苏家坨镇大工村
81大牛坊关帝庙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西北旺镇大牛坊村
82大有庄小学四合院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青龙桥街道大有庄村北上坡15号
83东公所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青龙桥街道坡上村12号院
84董四墓娘娘庙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厢红旗董四墓村培星小学
85恩济庄关帝庙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海淀区八里庄街道恩济庄57号
86法华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紫竹院街道魏公村西南,法华寺路1号
87范长喜宅院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苏家坨镇北安河村
88公主坟门殿建筑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新兴桥西南绿地中
89海淀镇彩和坊24号四合院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海淀街道中关村西区,彩和坊路24号
90韩家川东庙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西北旺镇韩家川村
91韩家川西庙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西北旺镇韩家川村
92湖山罨画坊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海淀镇玉泉山东
93护国寺戏台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温泉镇温泉村
94护国佑民观音禅林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苏家坨镇聂各庄村
95黄庄双关帝庙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海淀街道中关村大街与丹棱街交汇处
96火神庙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圆明园路与海淀路交汇处东北角
97极乐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北下关街道太平庄村,紫御府小区内
98金仙庵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苏家坨镇北安河村西
99冷泉福泉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西北旺镇冷泉村
100冷泉关帝庙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西北旺镇冷泉村
101立马关帝庙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蓝靛厂大街东端
102莲花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苏家坨镇北安河村
103六郎庄茶棚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海淀镇六郎庄村
104六郎庄真武庙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海淀镇六郎庄村,六郎庄街1号
105龙泉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苏家坨镇车耳营村凤凰岭路27号
106龙泉寺万缘茶棚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苏家坨镇凤凰岭公园内
107龙王圣母庙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上庄镇永泰庄村
108鲁班庙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六间房1号六一幼儿园大庙
109马甸黑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北太平庄街道民族小学内
110城子山东岳娘娘庙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城子山村城子山上
111慈恩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青龙桥路5号
112大高玄殿牌坊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青龙桥街道大有庄100号
113北坞金山寺及戏楼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四季青镇北坞村268号
114北玉河关帝庙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上庄镇北玉河村
115车耳营关帝庙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苏家坨镇车耳营村
116北安河双关帝庙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苏家坨镇北安河村
117北安河玉皇庙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苏家坨镇北安河村
118北坞关帝庙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四季青镇北坞村30号
119安宁庄兴隆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清河街道安宁庄
120白塔庵塔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西三环北路54号
121佰王园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彩和坊19号
122马甸清真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花园路街道北太平庄马甸南村7号
123妙云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四季青镇普安店村
124普安塔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香山街道正蓝旗村
125树村清真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上地街道树村,圆明园大北门外
126唐家岭关帝庙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西北旺镇唐家岭村
127田村关帝庙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田村
128万寿寺龙王庙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紫竹院街道万寿寺村,广源闸桥东北30米处
129蔚秀园古建群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燕园街道北京大学蔚秀园内
130温泉菩萨庙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温泉镇温泉村
131吴家花园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青龙桥街道挂甲屯
132西北旺关帝庙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西北旺镇西北旺村
133西埠头兴善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苏家坨镇西埠头村
134西禅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四季青镇小屯村
135香山八旗高等小学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香山街道正黄旗村36号
136香岩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西北旺镇永丰屯村
137镶白旗碉楼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北京植物园内
138镶红旗碉楼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香山街道红旗村3号院
139响塘庙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苏家坨镇北安河村秀峰寺路45号
140肖家河延福庵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马连洼街道肖家河村1号
141秀峰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苏家坨镇北安河村秀峰寺路45号
142晏公祠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四季青镇万安山麓
143一亩园娘娘庙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青龙桥街道一亩园社区
144怡贤亲王祠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温泉镇白家疃村
145隐修庵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青龙桥路5号
146永山宅院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曙光街道晴波园小区东
147正白旗北庙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香山街道正白旗村甲9号
148治贝子园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西侧治贝子园
149正蓝旗清代碉楼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香山街道正蓝旗村
150周家巷娘娘庙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苏家坨镇周家巷村温泉路161号
151周云端和尚塔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苏家坨镇徐各庄村
152紫竹院行宫 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紫竹院街道中关村南路35号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技艺
曹氏风筝工艺(国家、市、区级非遗)北京风筝哈制作技艺(国家、市、区级非遗)
绣花鞋制作技艺(王冠琴·市、区级非遗)京剧盔头制作技艺(市、区级非遗)
彩灯工艺(小灯张·区级非遗)惠丰堂鲁菜制作技艺(区级非遗)
京西水稻种植技术(区级非遗)颐和园听鹂馆寿膳制作技艺(市、区级非遗)
宏音斋笙管制作技艺(国家、市、区级非遗)绣花鞋制作技艺(蒋丽娟·区级非遗)
御膳制作技艺(区级非遗)蒙镶(郑旭映·区级非遗)
山石韩叠山技艺(区级非遗)中式盘扣技艺(区级非遗)
传统医药
葛氏捏筋拍打疗法(国家、市、区级非遗)蔡氏脉象(区级非遗)
程氏针灸(市、区级非遗)正体复本术(区级非遗)
传统习俗
喜轿习俗(区级非遗)苏家坨立夏习俗(区级非遗)
民间文学
颐和园传说(市、区级非遗)圆明园传说(市、区级非遗)
香山传说(市、区级非遗)曹雪芹(西山)传说(国家、市、区级非遗)
凤凰岭传说(市、区级非遗)民间气象谚语(区级非遗)

传统音乐:京西佛乐(区级非遗)

传统舞蹈
海淀扑蝴蝶(市、区级非遗)西北旺少林五虎棍(市、区级非遗)
蓝靛厂少林棍(区级非遗)六郎庄五虎棍(市、区级非遗)
苏家坨太平鼓(市、区级非遗)南安河武松打店棍会(区级非遗)
高跷秧歌(市、区级非遗)太少狮(京西蓝靛厂义振旗缘太少狮会·区级非遗)
传统戏剧
京西皮影戏(区级非遗)西路评剧(区级非遗)
传统曲艺
太平歌词(市、区级非遗)单弦(荣派·区级非遗)
杂技竞技
踢石球(市、区级非遗)花样空竹表演技法(区级非遗)
传统弹弓术(区级非遗)珍珠球(市、区级非遗)
纪氏太极拳法(区级非遗)口技(市、区级非遗)
宋氏三皇炮捶拳(区级非遗)孙式太极拳(市、区级非遗)
吴式太极拳(市、区级非遗)屯佃中幡(区级非遗)
白猿通背拳(海淀·区级非遗)飞叉(海淀·区级非遗)
临清潭腿(区级非遗)祁家通背拳(海淀)
传统美术
北京面人郎(国家、市、区级非遗)传统插花(国家、市、区级非遗)
颖拓艺术(区级非遗)团花剪纸(区级非遗)
金属锻錾(区级非遗)彩塑京剧脸谱(市、区级非遗)
面塑(潘大洪·区级非遗)北京绢人(齐聪颖·区级非遗)
面人汤面塑(海淀分支·区级非遗)平刻微雕(区级非遗)
剪纸(晓林剪纸张·区级非遗)京剧脸谱(刘派·区级非遗)
京绣(海淀分支·区级非遗)面塑(贾会珍·区级非遗)
京派内画鼻烟壶(铁华·区级非遗)齐派篆刻(区级非遗)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