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海淀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北京海淀风景名胜

北京海淀

风景名胜

综述

海淀区内名胜古迹众多,园林风光宜人,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层峦叠嶂、漱石流泉,又有皇家园林、亭台楼榭,其山水之美,园林之盛,古迹之多,在国内外久负盛名。形成了香山、玉泉山、万寿山和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畅春园、圆明园等“三山五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和卧佛寺、大觉寺、碧云寺等风景名胜,可谓“集天下胜景于一地,汇古建绝艺于京华”。拥有海淀公园、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等一批园林绿地景观,翠湖城市湿地、绿谷青清文化园等一批水景观,“绿谷氧吧工程”以及绿化隔离带的形成,又平添了新的旅游风景线。海淀的西山和鹫峰国家森林公园是离北京市区最近的国家森林公园,占北京国家森林公园总数的三分之一。整合“进京赶考之路”沿线红色旅游资源,重点开发“清华园车站旧址——颐和园益寿堂——香山革命旧址——香山革命纪念馆”红色文化精品旅游线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百年名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

2023年,海淀区景区旅游接待8731万人次,住宿业接待1264·6万人次,乡村旅游接待56·1万人次。旅游收入1003·1亿元,其中,餐饮213·7亿元、住宿150·0亿元、交通135·4亿元、游览109·0亿元、购物285·2亿元、文化娱乐及其他109·8亿元。

自然景观

国家植物园

国家植物园于2021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包括南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北园(北京市植物园)两个园区,其中北园位于海淀区香山南路,南园海淀区香山南辛村20号,现开放面积约300公顷,收集植物1·5万种。

南园建有裸子植物区(松柏园)、牡丹园、丁香园、蔷薇科植物区(月季园)、壳斗科植物区(橡树园)、水生与藤本植物区(含古莲池、王莲池等)、本草园等15个特色专类园,拥有体现植物多样性时空演化历史的展览温室、康熙御碑等人文景观和菩提树等国礼植物。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亚洲最大的植物标本馆、中国古植物馆等。

北园具有湖光山色、古树参天的优美景观,建有桃花园、月季园、海棠园、牡丹园、梅园、丁香园、盆景园等14个专类园和中国北方最大的珍稀植物水杉保育区;展览温室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分为热带雨林室、沙漠植物室、兰花、凤梨和食虫植物室和四季花厅,是开展植物资源保护、研究和教育的基地;园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卧佛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启超墓,以及一二·九运动纪念地和曹雪芹纪念馆。

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昌华景区)

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昌华景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紧靠香山南路,东接闵庄路,毗邻五环路。属太行山余脉,总面积739·4公顷,是距北京城区最近的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地带性植被为温带夏绿阔叶林,现有植物共计517种,分属90科。小西山纷繁的树种和不同的混交林形成四季分明、风景秀丽的森林景观。 公园门区占地约60亩,能工巧匠掇山理水,建成集瀑布、跌水、溪流、湖面为一体的综合性山水景观。园内结合山势建设了牡丹园 、紫薇园、玉兰园、梅园、花溪等多处特色植物景区和山水文化景观。公园范围内历史古迹亦分布广泛,其中蜿蜒数千米的进香古道;满清健锐营操练的碉楼;顺治帝御笔碑刻的北法海寺;福慧寺、地藏殿、邀月洞、方昭、圆昭、念佛桥等历史遗迹,构成了独特的西山人文历史景观。

鹫峰国家森林公园

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海淀区苏家坨镇,隶属北京林业大学,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林地面积832·04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6·2%,共有陆地植物110科313属684种,公园最高峰1153米,是海淀区第二高峰。公园共划分为鹫峰中心区、寨儿峪谷壑区和萝芭地山顶区三大旅游景区。其中,鹫峰中心区位于公园的核心部位,主要以人文古迹和自然景观为主,有中国自建的第一座地震台,清代的响塘庙,明代的秀峰寺,金代的普照寺,辽代的鹫峰山庄,盘景轩,观音洞,千年登山古道等28处景点。

香山公园

香山公园位于海淀区海淀区买卖街40号,于京西“三山五园”中独占一山一园,占地188公顷,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历史名园,主峰香炉峰海拔575米。园内林木茂盛,一二级古树5800余株,占北京城区古树总量1/4;香山红叶更是闻名遐迩,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早在元、明、清时,皇家就在香山营建离宫别院,每逢夏秋时节皇帝都要到此狩猎纳凉。

香山公园拥有碧云寺、宗镜大昭之庙、见心斋、双清别墅、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旧址等众多文物古迹和红色遗迹。香山红叶驰名中外,主要有8个科涉及14个树种,总株数达14万株,种植面积约1400亩,香山公园有黄栌十万余株,占地1200亩是香山公园红叶的主体树种。1986年就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成为京城最浓的秋色。

2001年,香山公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景区。

百望山森林公园

百望山森林公园位于海淀区西北旺镇黑山扈北口19号,占地244·6公顷,主峰海拔210米,京密引水渠绕山而过。植被覆盖率高达95%以上。素有“临东海,拥京华,太行第一哨”之美称。园内建有“首都绿色文化碑林”、佘太君庙、黑山扈战斗纪念园、曲径烟深木栈道等,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首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爱国主题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海淀公园

海淀公园位于海淀区新建宫门路2号。始建于2003年4月,公园占地面积约34公顷, 其中园林绿化23公顷, 水面2·8公顷。地跨畅春园、西花园等皇家园林遗址,在风格上秉承了畅春园的自然雅淡。园内选种了雪松、油松、洋槐、银杏、白蜡、碧桃、金银木等85种苗木共60余万株的景观植物。建有淀园花谷、丹棱晴波、万泉漱玉、古亭观稼、仙人承露、讨源书声、御稻流香、双桥诗韵等景区,并设有露天剧场、儿童乐园和足球网球运动场等服务场所。

玉渊潭公园

玉渊潭公园位于海淀区西三环中路10号,是北京市属十一大公园之一,国家aaaa旅游景区。辽金时称钓鱼台,元朝又名玉渊潭,清朝乾隆皇帝在此修建行宫。公园规划总面积136·69公顷,其中水域面积61公顷,建成绿地面积74·44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95%以上,园内现有各种植物约19·95万株。有樱花园、湿地园、万柳堂、中国少年英雄纪念碑、玉渊春秋等一批特色景区和园林建筑。其中是国内最大的樱花专类园之一。占地25公顷,栽有2000余株樱花,并形成了京城著名的“樱花八景”。

紫竹院公园

紫竹院公园位于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45号,因园内西北部有明清时期庙宇“福荫紫竹院”而名。全园占40余公顷,水面约占三分之一,南长河、双紫渠穿园而过,有三湖两岛一堤,它是一座幽篁百品,翠竿累万,以竹为景,以竹取胜的自然式山水园。造景模山范水求其自然,掇石嶙峋精心安置,亭、廊、轩、馆错落有致,修竹花木巧布其间,举目皆如画,四时景宜人。

人文景观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简称“军博”)是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位于海淀区复兴路9号。展览大楼建筑面积15·3万平方米,有43个陈列厅(区),陈列面积近5·9万平方米,主楼建筑高94·7米,南北两侧各4层,楼顶装有直径6米的巨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军博馆藏文物以党领导的国防和人民军队文物实物、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史、中国古近代军事文物和世界军事文物为主。现有文物21万件套,一级品1793件套。同时,收藏有历史图片8万余张,图书期刊资料8万余册(套)。

圆明园遗址公园

圆明园遗址公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遗址总面积约352公顷。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代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是清帝常年听政与游憩之御园。盛时的圆明园是“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既有北方皇家园林的辉煌宏大,又有江南私家园林的清幽雅致;既体现了中式园林的美学境界,又融合了西方园林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万园之园”。咸丰十年(1860年),圆明园遭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同治十二年(1873年)曾重修,因财力枯竭停工。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战乱中,圆明园的残存建筑遭到彻底毁坏。民国三年(1914年)清皇室内务府将圆明园附归颐和园管理。此后,园内遗物长期受权势者的侵吞及多方面的盗窃、损毁,终致沦为废墟。1988年1月,圆明园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未名湖燕园建筑

未名湖燕园建筑群位于北京大学未名湖周围一带,为原燕京大学校园,建于清乾隆朝宠臣和珅淑春园一直上。未名湖是当年淑春园中最大的湖泊。民国十年(1921年)动工修建燕大校园,民国十六年(1927年)基本建成。湖区主要建筑有:校门、科学实验楼、办公楼、外文楼、图书馆、体育馆、临湖轩、男女生宿舍、南北阁、水塔及附近园林小品。整组建筑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布局手法,结合原有山形水系,注重空间围合及轴线对应关系,格局完整,是中国近代建筑中传统形式与现代功能相结合的重要创作,有很高的环境艺术价值。2010年6月25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华大学早期建筑

清华大学早期建筑群位于清华大学校园北部。前身为清康熙朝修建的熙春园。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至道光二年(1822年)归属圆明园,道光二年熙春园被一分为二,东部赏给嘉庆第三子绵恺,咸丰时改名清华园,即今工字厅为中心的一带地方。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政府将其拨给游美学务处作为清华学堂校址。原建筑有工字厅,原名工字殿,由多组院落组成;古月堂,位于工字厅西,为传统四合院式建筑。宣统元年(1909年)开始兴建校舍,圈围墙,建校门(今二校门),民国元年(1912年)简称一院(即清华学堂)、二院、三院、北院、同方部等。民国八年(1919年)至十四年(1925年)简称大礼堂、科学馆、体育馆、图书馆(今图书馆东部),号称“四大建筑”。民国二十年(1931年)至二十二年(1933年)建成生物馆、化学馆、图书馆(扩建部分)、气象台、机械馆、电机馆即学生宿舍,基本确立了1949年之前的建筑规模。

2001年6月25日,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世纪坛

中华世纪坛,坐落在北京西长安街延长线上,位于中央电视台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之间,北倚玉渊潭公园,南与北京西客站相望,占地4·5公顷,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中华世纪坛是中国人民迎接新千年、新世纪的标志性纪念建筑,是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设计艺术的巧妙结合,是集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大型人文景观。它不仅是千年交替的永恒纪念,还是国内外文化、艺术、科技交流展示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世界遗产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是以万寿山、昆明湖及诸多宫苑建筑为主体的大型皇家园林,属清代“三山五园”之一(即“清漪园”),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也是北京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性人文景观之一。

主景区由万寿山、昆明湖组成,全园占地3·009平方千米(其中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区面积是2·97平方千米),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内现存各式宫殿、园林古建7万平方米,并以珍贵的文物藏品闻名于世。前身为清漪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1886年),清廷挪用海军经费等款项开始重建,并于两年后取用今名,作为慈禧太后的颐养之所。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破坏,1920年修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经修缮,颐和园陆续复建了四大部洲、苏州街、景明楼、澹宁堂、颐和园博物馆、耕织图等重要景区。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既有皇家园林恢弘富丽的气势,又充满了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1998年12月,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