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毕节市实验学校坐落于毕节市南部新区望湖路(碧阳国际城内),成立于1999年9月,是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已有二十一年的办学历史。学校于2014年8月迁入现址。学校服务片区为碧阳街道滨湖社区(以百里杜鹃路为界靠市政府一侧区域)、同心社区、南山社区(和诚家园范围),片区人口16098户口,约56343人。
学校占地38676·87平方米,环境优雅,教学设施齐备。书香走廊、文化长廊、经典诵廊与室外小书亭交相辉映,亭园景观、喷泉景观、孔子塑像和春夏秋冬园相得益彰,楼道读书角、室内小书柜、图书阅览室互为补充,音乐、美术、书法、科技、舞蹈等专用教室一应俱全,篮球场、足球场、农耕文化体验园与教学区动静分离;可容纳800余人的多功能演播厅和学生素质教育活动中心也已投入使用。
学校教师结构合理,科类齐全,师德优良,业务精湛。 学校教职工 212 名,其中,正高级教师 2 人,高级教师 14 人,特级教师 4 人,省级骨干教师 17 人,省级名师 5 人, 市级名师 16 人,市教育局兼职教研员 7 人,市级骨干教师 76 人;国家、省级普通话测试员 20 人;省级名校长工作室 1 个,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 2 个,省级名师工作室 1 个,市 级名师工作室 1 个。
建校伊始,当时的毕节地委行署和地区教育局为学校制定了“启迪智慧,铸造品格,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确立了“志远行近,厚德立人”的校训,规划了“三个一流”( 即:管理一流、师资一流、质量一流)的发展蓝图。建校以来,尤其是2014年搬迁新校区以来,学校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敢为人先,不负众望,经过全校实验人的不懈努力,办学成果突出,窗口效应凸显,为全市小学教育树立了标杆。为助力市委、市政府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主动作为,发挥了较强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打开了集团帮扶的新局面:应七星关区人民政府和教育局的要求,学校托管了七星关区第四实验学校(德溪分校)、七星关区二十二小(流仓分校);在市委市政府、市委组织部和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学校还把分校办到了极贫乡镇—威宁新发开坪小学(新发分校)、百里杜鹃管委会第一小学(百里杜鹃分校);学校还积极组织名师、骨干教师到七星关区、金沙、赫章、威宁、大方、金海湖新区、纳雍等县区的薄弱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建校以来,全校师生始终秉承“志远行近,厚德立人”的校训,坚持“阳光教育,幸福成长”的办学思想,践行“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有智慧地成长”的育人理念。在“团结协作,相互信任,主动作为,一心为公”团队精神的感召下,办学业绩突出,办学成效显著,办学成果丰硕。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市级基地校,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群文阅读”十大示范基地校;国家级语言文字示范校;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双合格”优秀(示范)家长学校;全国“中小学英语教育动态真实原则推广性实验”优秀实验校;贵州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贵州省教育系统先进教育工会组织;贵州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先进单位;贵州省第二批中小学校本研修示范校;贵州省青少年3d打印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学校等国家、省市各类奖项上百余个。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毕节市实验学校始将秉承素质教育这一使命不动摇,紧紧抓住“素质教育”这个永恒的主题,以《毕节市实验学校五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为蓝图,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课堂改革为突破口,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继续发扬团结拼搏、敬业奉献、精益求精、敢为人先的实验人精神,努力夯实全市一流学校的基础,力争迈进全省一流学校的行列,为把学校最终办成全国知名的品牌学校不懈奋斗。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