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规划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建设规划

近期建设

卫星厅

2020年7月28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卫星厅局部地下工程封顶,设30个近机位,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700万人次的使用需求。卫星厅位于主航站楼南侧600多米,主体结构下穿京雄、京安两条城际轨道,是京雄城际铁路如期建成投用的重要节点工程。

总体规划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支撑雄安新区建设的京津冀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了7条跑道、2座航站楼、1座卫星厅,航空货站区面积达80万平方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口岸申报进口肉类、食用水生动物、冰鲜产品、水果、植物种苗及伴侣动物等6类指定查验场所;在2021年和2025年分别实现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7200万人次的建设投运目标;将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形成协调发展、适度竞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双枢纽”机场格局,推动京津冀机场群建设成为世界级机场群;远期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货邮吞吐量400万吨,飞机起降88万架次。

一市两场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两场之间,遵循“并驾齐驱、独立运营、适度竞争、优势互补”的方针,在同一目标下实现差异发展,打造双轮驱动标杆。并驾齐驱:两大机场相互配合,打造前所未有的两个大型国际枢纽并存局面,两大枢纽均在总量、品质和贡献上有所突破。独立运营:业务运作上两场独立,不鼓励两场旅客互转。适度竞争:在某些特定的市场及客群上存在一定的竞争,如国际旅客。优势互补:在客户、航线、品质和贡献上进行分工和差异化,弥补单一枢纽的劣势,提升综合竞争力。

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两场的具体定位来看,两场均为大型国际枢纽,国际网络兼具广度密度,追求安全高效运营;但在功能侧重、客户定位及区域贡献方面有所差异。功能侧重: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为中国第一国门、门户复合枢纽;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国家发展新动力源、综合交通新枢纽。客户定位: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更加侧重政商和国内国际直达旅客的保障;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强调全面保障各类人群的出行需求,包括支线、低成本街中转旅客等各类过去未能有效满足的旅客。区域贡献: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以辐射北京城区及通州副中心为主,配合地方发展的需要;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以保障京南、雄安新区及京津冀城市群的出现需要为主,更应创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支点和新引擎。

发展定位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定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新动力源;根据《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推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扩大包括第五航权在内的航权安排,推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联动发展,建设世界级航空枢纽。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