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目标
人才培养
北京师范大学坚持立德树人,聚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贯彻“夯实基础、加强融合、尊重个性、全面发展”的本科教学指导思想,落实“四有”培养目标, 实施卓越本科教育行动计划,着力培养具有良好人文与科学素养、扎实学科专业基础、开阔国际视野、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卓越教师和具有“四有”素养的拔尖创新人才。
会同书院作为育人单位,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坚持五育并举,追求卓越文化、崇尚规则文化、营造参与文化,注重提升学生“软实力”,引导学生塑造健全主体人格,努力成长为志存高远、开拓创新、积极有趣、脚踏实地的人。
价值领航
“价值领航”素质能力培养目标包括精诚爱国、信念坚定、责任担当、诚信质朴、遵纪守法5个二级目标,学生应主动将这些目标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精诚爱国。要热爱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热爱党和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与灿烂文化。要积极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尊敬国旗国徽,积极维护国家荣誉。要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要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信念坚定。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成果,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要以正确的价值取向为指引,谋划高远的人生抱负和青春梦想。要以民族复兴、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为使命,用奋斗与奉献践行青春梦想。要筑牢思想和言行底线,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坚守初心,做对社会有用之人。
责任担当。要涵养强烈的责任感,主动用时代担当砥砺成长奋斗。要不断增强意志力、创造力、执行力,以及战胜困难的勇气与信心,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认真履行自身责任,勇于担当。要主动承担家庭责任,为家庭分忧。要在集体需要时或他人困难时挺身而出,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诚信质朴。要继承和弘扬百年师大的优良传统,讲求真诚信义。要谦逊有礼、胸怀坦荡、诚信待人、踏实处事,不断提升个人修养。要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规范,遵守考试纪律。要发扬勤俭朴素的作风,厉行节约,抵制浪费。
品格铸基
“品格铸基”素质能力培养目标包括正直善良、坚韧乐观、共情感恩、志愿奉献、健康自律5个二级目标,学生应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砥砺品德修养,注重身心健康。尤其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铸造坚实的成长基础。
正直善良。要为人公正刚直、光明磊落。要有良知、有操守,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正己及人。要常怀仁爱之心,关心国计民生和他人疾苦。要友善待人、乐于助人、宽容他人,积极团结同学,营造和谐向上的成长氛围。要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爱护动植物。
坚韧乐观。要培育和弘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增强矢志奋斗的勇气和决心。要践行“钉钉子”的精神,不回避、不逃避、不轻易放弃,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努力做到持续专注,久久为功。要树立乐观向上的态度,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善于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
共情感恩。要感恩生活,正确认识自我与国家、社会、集体、他人的关系,当力所能及之时要积极回馈社会和他人。要爱校荣校,珍惜在学校、书院、班级的学习生活时光。要尊敬长辈、父母、老师,尊重身边伙伴,感念血肉亲情、师生情谊和同学友情。要增强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顾及他人感受。
志愿奉献。要珍爱集体,增强集体荣誉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积极为集体做出贡献。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要关心同学,主动帮助周围人化解困难,积极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
文化启智
“文化启智”素质能力培养目标包括传统文化、艺术素养、全球视野、多样文化、文明礼仪5个二级目标,旨在引导学生积淀学识、陶冶情操、开阔眼界、提升修养。
传统文化。要努力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学益智,以学修身。要常读文化经典,学习和掌握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要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内涵,主动参与重要的传统节日活动。要善于利用新媒体等多种形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传统文化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
艺术素养。要注重提升自我艺术素养,在艺术鉴赏与实践中提高审美能力。要主动参与课内课外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与体验,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增强艺术表现能力。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展现美,用艺术的力量温暖自己、鼓舞他人、提升品位。
全球视野。要充分认识深化全球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努力提升国际对话能力,以全球视野拓宽创新之路。要积极了解国际规则与惯例,建立全球发展观,拥有更加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眼光。要积极参加境内外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技术和方法等,锻炼才干,提高本领,增强创新能力。
多样文化。要学会领略多样文化之韵味,纵贯古今,联通世界。要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积极参与文化交流互鉴,加强对文化差异性的认知,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化的养分。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态度看待文化多样性,助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
笃学赋能
“笃学赋能”素质能力培养目标包括勤学笃实、开拓创新、交叉融合、高阶思维、信息素养、选择判断、生涯规划、终身学习8个二级目标,积极引导学生专心好学、全方位提升学习和创新能力。
勤学笃实。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知行合一,全面提升综合素质能力。要刻苦钻研、踏实肯学,不断丰富学识、增长见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求得真学问。要学以致用、勇于探索,加强实践磨练,解决实际问题,增长真本领。
开拓创新。要激发创新活力,不断开拓进取。要培养创新意识,不断更新观念,坚持与时俱进,让创新思维成为一种习惯。要勤学习、多思考,善于发现问题,锻炼独立思考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要积极参加科研训练、学术竞赛、创新创业等活动,学习新技术和新方法,积累经验,克服困难,提升创新能力。
交叉融合。要充分认识全球科技进步中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积极拓展视野的广度、认知的深度和能力的厚度,应对社会发展需要。要充分利用书院制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宝贵机会,增强跨学科专业学习交流能力。要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发展需要,探索涉猎、融会贯通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实现创新性发展。
高阶思维。要着力培养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为拔尖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要重视审辨性思维培养,通过综合分析,提升对复杂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要注重运用逻辑思维,通过缜密分析,提升对问题本质和真问题的判断能力;要勤于反思,通过系统分析,提升解决复杂问题和持续改进的能力。
信息素养。要增强信息意识,提高信息能力,践行信息社会责任。要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了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要提高信息获取和甄别能力,适应数字化社会环境,提升学习效率和生活幸福感。要自觉遵守信息相关法律,提高保护信息隐私和安全的自觉性,尊重信息相关道德伦理,不得利用信息或信息工具危害国家、社会和他人。
选择判断。要充分认识选择与判断对人生的重要意义,不断培养和提升相关能力。要主动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加深对选择与判断的理解。要勇于面对选择,克服选择困难和选择焦虑,积极从身边小事做起,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不断进行选择与判断实践。要学会平和地接受选择的结果,吸取经验教训,提升选择判断的前瞻性、正确性和可行性。
生涯规划。要正确认识自我,树立高远的人生追求,学会在不同阶段制定适合自身的发展规划。要积极与导师、老师、家长等沟通,广泛吸纳建议,结合个人兴趣,做好学业规划。要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尽早确立专业方向、明晰职业意向、树立事业情怀。要注重知识积累与技能提升,在学习与实践中增长才干,为逐步实现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合作添翼
“合作添翼”素质能力培养目标包括言语表达、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组织领导、团队合作5个二级目标,积极引导学生锻炼与人沟通、团队协作的基本能力,在合作中彰显卓越。
言语表达。要充分认识到言语表达彰显着一个人的知识储备与思想水平的重要性。要丰富知识积累,增加言语表达内涵。要善于观察、充分思考,形成观点鲜明、逻辑清晰的表达思维,提高言语表达的说服力。要充分抓住锻炼机会,克服胆怯心理,课上积极发言,课下踊跃参加各种语言类活动,提高言语表达的感染力。
人际交往。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以开放包容的态度融入集体,不断塑造健康独立人格。要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克服人际知觉偏差,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尊重他人,真诚待人,善于倾听,在与他人的沟通交往中取长补短,不断健康成长。
自我认知。要客观、理性地认识自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合理自我定位。要勇于剖析自我,准确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和能力。要善于反思自我,在赞扬与批评中学会鉴别,形成对自我的客观全面认知。要积极发展自我,克己所短、扬己所长,校准人生坐标。
组织领导。要有大局意识,积极提升统筹思考、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和果断决策等能力,涵养人格魅力,增强号召力。要思维缜密,纵揽全局,科学谋划,合理分工,履职尽责。要以身作则,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提升工作执行力。要胸怀开阔,以诚待人,凝聚力量,树立良好工作作风,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和复杂问题。
团队合作。要正确认识团队合作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必要性。要学会凝聚他人,形成团队合力,提升自身组织领导力。要积极融入团队,珍惜和把握团队合作的机会,锻炼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要善于倾听他人意见,主动自我反思,积极化解意见分歧,共同营造民主、坦诚的合作氛围。要认真履行团队责任分工,严于律己,积极奉献,与团队成员相互信任、精诚协作,共同实现团队目标。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