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校徽
由英文字母“a”“s”,中文“今”,捧起的双手,以及上下开启的圆形图案构成。“a”“s”是“arts”、“sciences”两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寓意文理融合,提喻校名,体现“博文明理”“博雅教育”的办学理念。“今”意涵“只争朝夕”“与时俱进”的学院精神;捧起的双手,上下开启的圆形图案,象征各界对学院的关怀呵护,以及学院开放、包容的胸怀。
精神文化
校歌:《文理学子之歌》
我们是一群寻梦的孩子,从天南海北相聚文理。在温暖的大家庭里,我们是姐妹兄弟。文以养德理以求真兼容并包与时俱进。我们相信能够改变自己,向着灿烂的文明之光,追寻。文理学子,努力呀,努力。从今天起,从今天起,永不停息。啊,向着那灿烂文明之光追寻,向着那永恒人类之光追寻。啊。文理学子,努力呀,努力。从今天起,从今天起,永不停息。从今天起,永不停息。我们是文理学子,相逢在梦想开始的地方,在自由民主的空气里,呼吸。我们播散着生命的热力,博文明理弘毅笃行,精诚慎独自强不息。我们相信能够创造奇迹,向着永恒的人类之光追寻。文理学子,努力呀,努力。从今天起,从今天起,永不停息。啊。向着那灿烂文明之光追寻,向着那永恒人类之光追寻。啊。文理学子,努力呀,努力。从今天起,从今天起,永不停息。从今天起,永不停息。 |
校训:博文、明理、弘毅、笃行
校训释义:博文: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体现该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旨在把学生培养成既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和娴熟的基本技能,又文理兼容,百科兼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明理:出自《朱熹集传》:“明,谓明于理”。明理者,学理精通、事理明了、文理顺畅。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体现了该校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即坚定地付诸行动,使目标得以实现。
社团文化
长期以来,该校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将每年的社团文化节作为该校七大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加以打造,经过持续建设,呈现出社团活动百花齐放、生机勃勃,参与人数逐年增多,内容层次稳步提高的良好局面,也逐步形成了独具文理学院特色的社团文化品牌,实现了丰硕的育人成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