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图书超市
1986年,21岁的张钧成了新华书店门市部的一名营业员。张钧告诉记者,在他进书店的前几年,新华书店一直采用柜台售书的形式,书店营业厅内四壁都是多层书架,1米多高的柜台将读者和书店营业员拉开了距离。柜台的玻璃罩里摊平摆放着几排图书,多为当时的新书或者热销书,而一圈柜台一般只留一个方便营业员通过的出入口,并写有 “读者止步”的提示。柜台后的书架,分多个隔断,图书竖列,书脊冲外。读者看到中意的图书,需要向营业员开口索取,由他们一一拿给顾客。 “由于每本书都需要我们拿给读者,到了有热销书的时候,我们几个会奔走在整个营业大厅内,既要给读者拿书,又要防止读者窃书,效率非常低。不仅读者觉得不方便,作为营业员我们也累心。”张钧说,在1990年德州出版发行大厦建成前,整个德州地区新华书店的售书模式基本如此。
1990年10月,在市区解放路新华书店原址修建的德州出版发行大厦一期工程竣工,张钧和他的同事们来到了新的营业场所。令张钧感到兴奋的,不仅是新的办公场所宽敞明亮,还有陈旧的售书模式也得到了改变。 “我们撤掉了原有的柜台,并且在书店中间的空地上架上桌子,铺上平绒布,将书平摊码放。原有的书架基本不变,但是由于没有柜台,读者可以自由地选购图书。这种 ‘超市’式的售书模式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并一直沿用到现在。”张钧说。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