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成果
图书交易会创全国之最
德州出版发行大厦一期工程竣工后,二期工程立即开始施工。1991年10月,德州地区新华书店在北京新华社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时任德州地区新华书店经理的刘强向首都出版发行届领导、专家介绍了德州新华书店的情况,并向与会者发出参加 “92鲁北图书交易会”的邀请,在京城出版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德州地区新华书店也成了全国范围内,在新华社召开新闻发布会的第一家新华书店。
1992年1月,德州出版发行大厦二期竣工。1月3日,书店借助出版发行大厦建成开业之机,组织举办了 “92鲁北图书交易会”,中宣部新闻出版局、新华书店总店、省委宣传部等全国、省、市的领导参加了盛会。全国271家新华书店、61家出版社及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14家媒体的代表1200余人与会,成交金额710万元,零售额达到35万元,创当时全国范围内同类图书交易会之最。
现任德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总公司党委副书记的刘宗奎,当时作为地委宣传部的干部参加了 “92鲁北图书交易会”。他告诉记者: “回想当时的盛况仿佛就在昨天,作为当年的一个亲历者,我深为当年德州能够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图书交易会而感到自豪。”
全国书店学“德州模式”
刘宗奎介绍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全国出版发行业开始改革和探索,以求获得更好的发展之路。1992年,德州地区新华书店顺应时代潮流,在改革中脱颖而出,率先组建了全国首家地市级出版发行集团——德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总公司。公司打破了行业和所有制的界限,集图书音像的批发、零售、科工贸、外向型经济为一体,实现了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有机结合和合作共赢。也正是这条路子,在实践中不断被认可,1995年,新闻出版署把德州新华集团确定为全国发行体制改革首家试点单位,将新华集团的经验总结为 “德州模式”向全国推广,认为德州新华书店“思路全新,体制全新,经营全新,面貌全新,创造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达现象”,“意识超前,管理超前,体制超前,为全国图书发行系统探索了一条改革发展的好路子,创造了一个好模式”。
据介绍, “德州模式”是对“实行集约式经营、集团化发展;建立批销中心,实行大批发、小零售;科学管理,依法治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等做法的简单概括。旧式的出版、发行等条块分割、分散经营,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特别是在第二三渠道冲击下,德州新华书店形不成拳头力量。而实行集约式经营、集团化发展,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德州新华书店创新发行体制、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举措,一时间在全国出版界刮起了 “德州旋风”。
如今的德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总公司,不仅拥有建筑面积5700余平方米的出版发行大厦,还有15层高、总面积21000平方米的新华大厦。全市的经营总收入也从1985年的1286·5万元增长到2007年的3·8亿元。新华书店的员工喜欢把自己叫做 “新华人”,相信在他们的努力和探索下, “德州模式”会在不断的改革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