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宁郁金香公园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大宁郁金香公园历史文化

大宁郁金香公园

历史文化

大宁灵石公园是在彭王庙的遗址上建造起来的。

在静安区(原属闸北区)西侧有条河叫彭越浦,又名彭公浦、彭王浦,它从普陀区潭子湾受吴淞江水,东流折南转西北,经铁路桥、彭浦桥入闸北,过中山北路五号桥后蜿蜒北流、汇柳营河,经彭浦镇(南北向越经大宁灵石公园400余米),迄走马塘与东高泾相接,全长7·4公里。

由于静安区(原属闸北区)境内地面高程仅3·2米左右,低于潮汐水位,历史上洪涝成灾甚烈。其时百姓无法抗拒自然灾害,只能建庙祈求神佑,清光绪八年(1882年)《宝山县志》记载:“潮灾间岁有之,俗称霸王潮。故里社建立庙宇多奉汉初功臣以祈压制。”而据明嘉靖《嘉定县志》载,宋元间吴淞江多潮水泛滥成灾为害,人称“霸王潮”,相传潮神系楚霸王项羽化神。时彭越浦为干河朝潮夕汛,里人遂于浦滨之东建潮神殿祭祈,衣食万家,是为各庵、庙之先。其后,为镇江潮又在潮神殿后修建彭大梁王土地庙。元大德三年(1299年)僧德宁在此建彭王庙,供奉辅佐刘邦灭楚的梁王彭越,以永镇潮神,祈求一方岁岁平安。

彭越浦因在彭王庙西,为祈神佑,也随彭王庙而称“彭王浦”、“彭公浦”及“彭越浦”,其名始见于明万历《嘉定县志》。同时,彭王庙对彭浦镇的形成也具有较大影响,该镇原为一自然村落,古曾从属昆山县境,其时因地控南北交通隘口而兴,依庙聚市,俚称为庙头,后改称彭王庙镇。又彭越浦简称彭浦,故也称彭浦镇。

彭王庙坐北朝南,西靠彭越浦,南向彭越河,北依小浜(庙址在大宁灵石公园东园区后勤门外西南)。庙屋建有三进,分别供彭越、关羽、观音等神像,前门内设有猛将堂、文武帝祠、观音殿,后面正殿即为彭王殿。庙左即东侧同时建有保宁寺(庵),属江湾保宁庵下院,据传保宁寺毁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之后靠众信徒捐施又陆续建成雷祖殿、弥陀殿、三官堂等,占地至数十亩。

历史上彭王庙一直香火颇盛,特别是清代,庙前戏台(戏楼下建有青龙桥)颇有远名。每逢庙会、节庆日,邻近乡村的人们携老带幼而来,唱曲、演戏,热闹非凡。清末民初曾用彭王庙庙屋创办公立小学,尔后正殿毁于战火,独“山门岿然存焉”,可惜的是在1937年的“八一三”事变中山门又被毁。至抗日战争胜利、主持老和尚亡故后,还曾有几个尼姑入住过彭王庙,上海解放后,尼姑还俗,庙屋遂作他用,仅存的些许佛像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亦被破坏殆尽。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