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13个教学机构,开设36个本科专业,其中外语类专业16个,涉及外语语种14种,2个专科专业。学院 | 专业名称 |
---|---|
浙江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 英语(师范) |
英语 | |
商务英语 | |
翻译 | |
浙江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 日语 |
阿拉伯语 | |
阿拉伯语(三位一体) | |
朝鲜语 | |
土耳其语 | |
浙江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 | 法语 |
西班牙语 | |
西班牙语(三位一体) | |
西班牙语(中外合作办学)(旅游方向) | |
意大利语 | |
葡萄牙语 | |
俄语 | |
德语 | |
浙江外国语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 | 旅游管理(全英教学) |
旅游管理 | |
会展经济与管理 | |
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创业学院(合署)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国际经济与贸易(全英教学) | |
金融工程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电子商务 | |
跨境电子商务 | |
跨境电子商务(三位一体) | |
国际商务 | |
大数据与会计(专科) | |
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汉语言文学(师范,三位一体) | |
汉语国际教育 | |
网络与新媒体 | |
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 | 小学教育(师范) |
小学教育(师范,三位一体) | |
学前教育(师范) | |
科学教育(师范) |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三位一体) | |
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 | 音乐学(师范) |
美术学(师范) | |
艺术与科技 | |
艺术与科技(传统手工艺方向)(中本一体) | |
视觉传达设计(专科) |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中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占近40%,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60%以上,具有6个月及以上国(境)外研修经历占比50%以上,外语学科80%以上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现有国家级人才12人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入选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部级人才2人、省级青年人才项目3人、省“151人才工程”34人次,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4人,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11人;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0人(其中副主任委员3人)、浙江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5人(其中主任委员2人,副主任委员2人)。此外,学校聘任资深教授、全职特聘教授、兼职教授等40余人。类别 | 名单 |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 | 宣勇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 | 赵伐、马晓霖、宣勇、李安 |
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 | 樊宝英、宣勇 |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3人) | 宣勇(重点资助)、张环宙、毛振华 |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10人) | 宣勇、赵伐、游金宗、俞海山、张健康、赵红娟、张环宙、毛振华、宋海英、叶健辉 |
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2人) | 柴改英、李生禄 |
省级教学团队 | 商学类课程双语教学团队(赵银德,2009年获批) |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6个省一流学科;获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类别 | 名称 |
---|---|
浙江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学科(5个) | 课程与教学论、国际贸易与旅游、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语言与文化国际传播、应用化学 |
浙江省b类一流学科(5个) | 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化学 |
“十四五”省一流学科(6个) | 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区域国别学 |
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 | 区域国别学 |
专业学位硕士授予点 | 翻译、教育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
学生成绩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学生获“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国家特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一等奖等a类学科竞赛高级别奖项。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 | 英语、小学教育、阿拉伯语、翻译、旅游管理、商务英语、俄语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 | 汉语国际教育、国际商务、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朝鲜语、西班牙语、会展经济与管理 |
省级优势专业(2个) | 英语、旅游管理 |
省级特色专业(7个) | 俄语、阿拉伯语、日语、小学教育、旅游管理、应用化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 外语语言实验教学中心 |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个) | 西方音乐的多文化视角 |
省级精品课程(1个) | 大学英语 |
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双语”“双文”“双能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实践》(樊宝英、李倩、毛振华、周明强、赵红娟)、《教师培训师“分阶·体验·联动”研修模式及实践探索》(吴卫东、洪岗、刘懿、李更生、何伟强) |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已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所高校签署教育交流协议。常年开设教育交流项目160余个,包括10个国家政府奖学金项目、10余个境外实习项目、20余个双学位或本升硕项目和80余个校际交流交换项目。2024年,共有526人次学生参加出国(境)交流项目,接收各类学历和非学历国际学生150余人。学校重视国际中文教育,建有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安提瓜和巴布达孔子学院,与巴西北里奥格朗德联邦、墨西哥科利马大学合作举办“网络中文课堂”。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