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统
学校标志
校名
校徽
校徽为双环套圆型徽标,其中内圆部分的核心图形源自浙江外国语学院代表性建筑——图书馆。中间“1955”字样,表示建校时间;下部经纬线条,意喻学校走国际化办学之路,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的办学特色。外环的上半圈为中文书法体校名,下半圈为英文大写罗马体校名。 |
精神文化
校训
明德弘毅、博雅通达。
“明德”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两个“明”,词性不同,前面的“明”是动词,后面的“明”是形容词。校训中“明德”的“明”为动词,意指“彰显”“发扬光大”。学校致力于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应彰显人类美好的德行。
“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是“大”的意思,“毅”是“坚毅”的意思。“弘毅”是指抱负远大,意志坚强,作为知识分子应该有远大的志向,要坚强。
“博雅”出自《楚辞·招隐士》王逸《章句》: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博”是“广”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博雅”是指学识渊博、纯正。
“通达”出自儒家经典《学记》,原句是“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通”是指融通,“达”是指“达成”,通达意为既要融会贯通,又要解决实际问题,成就一番事业。
“明德”按照时代要求,就是要信念坚定、道德高尚;“弘毅”的文化精神是指志存高远、坚韧不拔;“博雅”表现学校海纳百川、学贯中外的文化精神,“博”蕴含在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中,充分利用外国语学校多元文化优势,学习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通达”本意是融会贯通,勇于实践,培养学生把知识、理论融会贯通,同时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增强实践能力。
校歌
浙外校歌作词:师生集体 作曲:翁持更(一)钱塘清嘉,和山苍苍。译馆方言,荟萃一堂。奇文郁起,日新万象。海纳百川,育桃李芬芳。(二)同学少年,朋自远方。孜孜以求,任重道长。融贯中外,展翅翱翔。志通天下,架五洲桥梁。(副歌)明德弘毅,博雅通达。 |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