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格局
结构
临水宫是一座仿宫殿式建筑,除主殿及左右配殿外,还有附属供殿和附属建筑,构成一个风格迥异的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分为临水宫主庙祭祀建筑群、宫外祭祀建筑群和服务区建筑三部分。呈座东北朝西南方向。正殿中轴线北偏东25度。整体空间结构遵循传统民族宫殿式建筑形制,以纵深长、横面窄的形态,将各建筑物依中轴线作对称性左右分布,东部偏殿呈长方形分布。组群建筑包括仪门、主殿、配殿、偏殿建筑。
特点
古田临水宫空间平面布局体现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单体之美,单体之尊,通过“群”中对比,充分得以展现,“间”成了整体建筑的细胞,“群”是整体建筑的灵魂临水宫正殿五开间、六进深,这在当时已列为地方宫庙的等级至尊:戏台三开间、二进深列为其次:后殿五开间、二进深列为其三。就平面布局而言,在纵轴线上建造的正殿、拜亭、戏台、后殿与在中轴线两侧建造的钟鼓楼、厢房、太保殿、婆奶殿,又有机组成一长方形四合院。各单体建筑之间用墙体相隔离,又用走廊相迕接,形成封闭的一个整体建筑群,既满足各单体建筑的不同功能需求,又提高了整体建筑的层次感与空间感。因古代对宫庙间数有严格的规定,所以临水宫主体建筑只能沿着纵深发展,使总建筑群布局呈纵身长、横面窄的态势发展,表现出古代宫殿建筑封闭、森严的等级与严谨、含蓄的意蕴。
纵览临水宫建筑群整体空间布局;总建筑群依山而建,顺山势向左右、前后伸展,在中轴线上的建筑物层层高起,布局紧凑,外形舒展,气势恢宏。建筑群内布局规范统一,主次分明,组合有序。
古田受中原文化影响深远,人们注重传统教化,民风习尚平和舒缓,因此宫庙装饰适度且不事张扬,屋顶多用素瓦、泥塑施绘,体现出秀丽雅致的风范。临水宫建筑群的各种形态屋顶由众多点、线、面纵横交集组成(见图7),流畅动感的脊线交汇成一个个节点,而两线之间围合相交成各个坡面,高低错落,脊线、脊堵、牌头、翼角等构件组合成复杂的装饰构架,形成了各种精巧装饰的落脚点。屋顶的曲线、出檐部分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在结构上利于雨水的排泄,以保护房屋墙体与门窗免遭雨淋,延长建筑物的寿命;同时,为保证室内光线的充足,防止檐沿低压阻碍室内采光及檐下溅水问题,采用双层椽子形成的飞檐,上层椽子托住屋面,角梁承托住屋顶四角,使檐沿抬高呈曲线。二是彰显建筑本体的身份和地位。曲面屋顶既增加了硕大屋顶的轻盈感,又显示了建筑高低等级,体现出社会制度,如拜亭的重檐歇山顶,戏台的单檐歇山顶等,屋顶的形式成为表现临水宫各单体建筑等级的一种标志。三是对建筑起到装饰作用。为了满足功能和审美的需要,屋顶的结构和式样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各地民间信仰的公共场所,为了达到宣扬信仰的目的,会不同程度地装饰屋顶正脊,呈现出不同的屋顶装饰特色。精湛的传统雕刻工艺将具有某种功能的结构部分艺术化,巧妙地克服了屋顶形态的笨重感,形成一定的艺术形象装饰于建筑上。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