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民俗风情
永定的客家民俗风情在众多传统民俗文化中有着非常鲜明的地方特色,较有代表性的有迎春牛、打新婚、走古事、四月八、作大福等。永定高被镇西被村的林姓“迎春牛”活动,每年立春日在农历正月初二至十二日间方举行,历四百余年,节目逐年增加,程式渐臻完整,规模愈来愈大;永定坎市卢姓万人之众,“打新婚”就是他们的独特民俗。福寿族长手拿一个打面木槌,逐一在列好队的新郎新娘左肩上轻滚打下,再从下滚打上右肩,边滚打,边讲些祝愿他们夫妇新婚美满、白头到老等的吉利话。五百余年来,这一民俗在此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一方美谈;永定抚市“走古事”是乡间闹元宵的盛大狂欢活动,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以来,承传不衰。所谓“走古事”,即闹元宵的化装游行,以历代传说故事、戏曲及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情节,装扮古事棚,再由青壮年抬着游乐,阵容强大,节目丰富,表演精彩不断;永定陈东乡的“四月八”是有着几百年传统的“迎神游村”民俗活动,历时三天,亲友云集,比过春节还更热闹,故有“不重年,不重节,只重‘四月八”’的民谚;著名侨乡永定下洋镇中川材的元宵“迎花灯”,是这里一年中最大的民俗文娱活动。因“迎灯”在客家话中与“迎丁”谐音,含人丁兴旺吉兆;永定湖坑镇的“作大福”活动便是迎神活动,又叫扛菩萨,请来一班木偶戏团,演上几大戏,每年作一次小福,三年作一次大福。所谓“大福”,其意思是大型、隆重。规模盛大以姓氏或村为单位,最少演三天戏,敬三天神,一般都在秋收后农闲时举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古老的风俗都完整地流传了下来,让游客在不经意间就能感受到浓郁的客家民俗风情。主要活动
2010年春节,胡锦涛视察永定土楼时指出:“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希望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