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桂林电台飞扬883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桂林广播电视台历史概况

桂林广播电视台

历史概况

1959年3月5日,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同意建立桂林人民广播电台;同年3月9日,广西广播管理处将自治区党委的建台意见报中央广播事业局, 当年4月11日,中央广播事业局批准建立桂林人民广播电台,指配频率1450千赫,11月1日,桂林人民广播电台开始试播,发射机功率500瓦, 12月10日正式播音。每天播音3次,全天播音7小时10分钟。全台职工28人。

1962年5月31日,自治区党委精简小组决定撤销桂林人民广播电台,改为广西人民广播电台转播台。

1982年10月21日,广播电视部同意桂林人民广播电台恢复播音,使用频率1485千赫,发射机功率1千瓦。

1983年12月30日,桂林人民广播电台恢复播音时,中波发射机功率1千瓦,播出频率1485千赫, 调频发射机50瓦 (1986年8月改设1千瓦) ,频率105·1兆赫。

1984年至1990年,桂林人民广播电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断改革广播宣传,加强新闻,紧密配合桂林市党政中心工作的部署,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改革开放和旅游城市建设的成就及新人新事新思想,为桂林市两个文明建设起了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该台设置过的主要节目有: 《桂林新闻》(后改为《新闻与综合》)、《简明新闻》(后改为《新闻短波》)、《报刊集锦》、 《漓江生活》《农村节目》《生活之友》《科技与生活》《文化城》《文化与旅游》等。

1989年调整节目时把原有的专题节目全部撤销,改为板块节目《今日一刻钟》,其中设“知识与您”、“为您谈话”、“企业万花筒”、“桂林人”、“八一红星”、“大厦小屋”、“神聊桂林”、“百家谈”、“现代风”、“理论信箱窗”、“购货指南”、“桂林作家”、“牯牛山边”等栏目;文艺性节目有《小说连续广播》《广播影剧院》《音乐》 等。

1990年平均每天播音11小时50分钟,其中转播中央和广西电台节目4小时20分钟,占36·62%;自办节目7小时30分钟,占63·38%。自办节目时间中,新闻节目时间45分钟,占10%;教育性节目时间30分钟,占6·67%;文艺性节目时间5小时15分钟,占70%;服务性节目时间1小时,占13·33%。

1991年设置的节目有:《桂林新闻》《漓江生活》《法制园地》《旅游天地》《小说连播》《综合文艺》《音乐节目》《每周一歌》,还开办主持人板块节目《快乐时光》 ,每周星期日10:00、21:30各播出1次,每次60分钟。

1992年11月至1994年2月5日开办服务娱乐型板块节目《空中大杂院》 ,每周一、四12:00播出,每次60分钟。

1994年2月6日开始主持人板块节目直播,每天播音18小时,设置的板块节目: 《漓江晨曲》《调频977》《午间快餐》《午后新地带》《七彩生活流》、《繁星点点》《象山夜话》《假日大放送》《环球列车》《空中娱乐城》《今晚你和我》、《弯弯月亮船》。

1995年5月1日调整节目设置,设《您早桂林》《调频977》《东山时空》《城市经纬》《假日大放送》《缤纷阳光雨》《午后班车》《生活频道》《星光同路人》《青春立交桥》、《相伴到午夜》。1995年,平均每天播音18小时,其中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广西人民广播电台节目1小时15分钟,占6·94%;自办节目16小时45分钟,占93·06%。 自办节目时间中,新闻节目2小时5分钟,占12·44%;教育性节目5小时30: 分钟(包括专题节目4小时30分) ,占32·84%;文艺性节目7小时40分钟,占45·77%;服务性节目1小时30分钟,占8·96%。1986年至1995年录制广播剧《远山没有雪》。

桂林人民广播电台在1988年9月至1993年5月,其机构与桂林电视台合并为“桂林广播电视制作中心”和“桂林广播电视发射中心”,桂林广播电视制作中心设总编室、新闻部、专题部、文艺部、经济信息部、技术制作部、播音部、群工部、行政保卫部。

1995年,桂林人民广播电台台内机构设新闻部、节目部、广告部、技术部、发射部。全台职工,1983年恢复播音时58人,1986年52人。1990年,桂林广播电视制作中心83人,桂林广播电视发射中心59人。1995年,全台45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3人,占6·67%,采编播人员21人,占46·67%;技术人员13人(包括技术工人4人),占28·89%;其他人员8人,占17·78%,台址原在桂林市民主路5号,1993年1月迁到桂林市安新洲。

2015年3月23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复同意桂林市人民广播电视台开办第三套广播节目生活广播,节目采用无线调频方式传输,生活类节目在日播节目总量中占比不低于60%。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