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活动
抗震救灾
2014年8月3日,一场灾难突如其来,昭通鲁甸发生6·5级地震,灾区群众顷刻陷入居无所、食无粮的困境。“地震无情人有情,我们都是鲁甸人”,灾区聚集了200多支志愿者队伍参与抗震救灾志愿服务,成为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彰显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大爱。“8·03”地震紧急救援期间,安然公益第一时间开设志愿服务呼叫平台、设立志愿服务协调处、建立志愿服务应急车队,实行志愿队伍“五五制”分类管理,收发物资3000余吨、装卸物资1000余吨、转移群众500余人、运送救援设备100余车次、运送志愿者400余人次、运送救援物资200余车次、定向募捐物资价值100多万元,开展援助服务2000余起,受益群众1万余人次,得到李克强总理的点赞,民政部领导百忙中夜访安然,省委陈豪书记、省政府张祖林副省长接见了安然公益团队。
助力灾区精神重建
灾后重建期间,安然公益组织志愿服务小组驻灾区开展服务长达两年,链接公益资金400余万元支持灾区重建,开展志愿服务500余人次2万多小时,开展走访1300余人次,开展活动110场,服务人群超过3000人次,受益群众1·5万人次 。2015年春节,安然公益筹资18万元,以“精神重建”为主题,主办龙头山灾区春晚,为灾区群众精神疗伤的同时推动民俗文化繁荣。节目由灾区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安保、消防、秩序维护也由群众负责,干部职工以普通群众身份参加活动。大年初一“爱心汤圆”活动,以“感恩”为题,由灾区群众亲手为重建工人、镇村干部制做汤圆1500斤。初二、初三开展文艺演出活动,展现出灾区群众战天斗地、感恩奋进的昂扬斗志。活动持续三天,没有发生一起事故、一件纠纷,吸引了超过2万人次亲临现场观看,被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经济报、云南日报、昭通日报等媒体刊载报道。
开展留守儿童关爱
“同心天伦”行动是以关爱留守儿童为切入点,以专业社工为主导,以四点半课堂为依托,为留守儿童课后照看、学习辅导、兴趣培养等方面提供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服务的统战项目。自2017年,昭通市1200余名民主党派成员纷纷加入安然公益,明显增强了志愿服务实效。2018年的端午节是西城小学学生易地搬迁后的第一个端午节。安然公益组织留守儿童、搬迁群众,举行端午节包粽子活动,让大家愉悦身心的同时,加快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学生融入学校、融入社区进程。
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服务
昭通市昭阳区幸福馨居小区是昭阳区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汇集炎山镇、洒渔镇、靖安镇、田坝乡、苏家院5个乡镇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1·5万人。安然公益以社区老人服务为切入点,通过弘扬真善美,激发正能量,帮助安置群众改变陋习、融入城市,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安然公益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社工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范斌教授的专家团队牵手合作,在昭阳区幸福馨居、靖安五星苗寨开展专业扶贫项目。同时,以留守儿童关爱为重点,以农民市民化为主要内容,将脱贫攻坚与振兴乡村经济结合,助力社区合作经济发展,共同打造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新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全国性示范项目。
开展扶志扶智活动
安然公益立足昭通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昭阳区“幸福馨居”开展双扶活动。走进幸福馨居,到处是一条条感恩励志条幅,全是搬迁群众充满自信自强的宣言。安然公益联合部分民主党派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爱心企业家,在“幸福馨居”开展以“自强诚信感恩,争做时代新人”主题志愿宣讲活动,大力弘扬南泥湾精神、兰考精神、西畴精神,结合全市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开展励志教育,消除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和失信碰瓷等不良现象,鼓励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力争早日摆脱贫困。
开展道德讲堂助力文明创建
安然公益开办了以传统文化、美德、礼仪等为核心的“道德讲堂”,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在安然公益的带动下,大量公益组织不断涌现,走出了一条“党派+社工+公益服务”的统战新路,助推昭通荣登全国“志愿之城”,成为祖国西南边陲一个温馨地标。2018年4月3日,中央文明办在北京召开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公布了2017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先进典型名单。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