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自1921年毛泽东同志来衡阳创建团组织以来,衡阳青年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胸怀“改造自已与改造社会”的伟大志向,不仅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潮中,开拓进取,务实创新,充分展示了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时代风貌,在各条战线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衡阳团组织和青年运动的发展历史,是中国革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同志直接指导和亲切关怀的革命史。1921年10月,时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长沙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同志就亲临衡阳筹建青年团工作,并在省立湖南三师创建了湘南第一个团支部;第二年5月1日,毛泽东再次亲临衡阳,指导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衡阳地方团。接着,衡阳的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成章中学、新民中学以及衡山、耒阳、常宁水口山等地相继建立了青年团组织。毛泽东同志早期在衡阳播下的革命火种,从此点燃了衡阳青年革命运动的熊熊烈火。
衡阳团组织和青年运动的发展历史,是无数革命先烈和英雄壮士用鲜血染红的革命史。在衡阳这块革命热土上,先后培育出了夏明翰、罗荣桓、伍云甫、陶铸、伍中豪、黄克诚、毛泽建、蒋先云、伍若兰、刘铁超、李天柱、王如痴等革命先躯和欧阳海、雷宏、吴宏权、“11·3”救火抢险的消防官兵等大批英雄模范。他们有的成为共和国开国伟人将帅,有的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慷慨捐躯。中国共产党著名革命活动家夏明翰,更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豪言壮语,表达了共产党人为追求真理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毛泽建在衡阳山英勇就义,欧阳海在衡山舍身救车,衡阳市“11·3“救火抢险的消防官兵临危赴命,都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衡阳优秀青年的崇高风范和大无畏革命精神。
衡阳团组织和青年运动的发展历史,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的革命史。早在五四运动时期,衡阳的优秀青年就站在时代前列,以“改造自已与改造社会为已任。”特别是建立团组织后,广大青年在如火如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抗日战争中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定理想,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开拓进取。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