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格局
歌剧院
歌剧院是国家大剧院内最宏伟的建筑,以华丽辉煌的金色为主色调。主要上演歌剧、舞剧、芭蕾舞及大型文艺演出。歌剧院观众厅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三层,共有观众席2207个(含站席)。歌剧院有具备推、拉、升、降、转功能的先进舞台,可倾斜的芭蕾舞台板,可容纳三管乐队的升降乐池。
墙面
歌剧院在墙面上安装了弧形的金属网,声音可以透过去,而金属网后面的墙是多边形,这样就形成了视觉的弧形和听觉空间的多边形,做到了建筑声学和剧场美学的结合,使得混响时间达到1·6秒的效果。
乐池
歌剧院乐池面积120平方米,可容纳90人的三管编制乐队,也可升至观众席水平位置变成观众席。在乐池中,特别为指挥设计了专用升降台,指挥可以以这种特别的方式出场和谢幕。
舞台
歌剧院舞台采用“品”字形舞台形式,包括主舞台、左右侧台和后舞台。舞台具备推、拉、升、降、转五大功能,可迅速地切换布景。主舞台有六个升降台,既可整体升降又可分别单独升降。左右侧台各有六台可横向移动的车台,通过与主舞台升降台互换位置,可以迁换场景,也可以参与演出。
后舞台下方距地面15米处,储存有一个芭蕾舞台台板,主舞台升降台下降后,芭蕾舞台可移动到主舞台台面上,用于芭蕾舞演出。这块无缝隙专用芭蕾舞台板,同时也是可倾斜式芭蕾舞台板,可倾斜至5·7度。台面使用俄勒冈木制成,并用三层结构来增加弹性,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芭蕾舞演员的足尖。
音乐厅
音乐厅风格清新、高雅,适于演奏大型交响乐、民族乐,并可举办各种音乐会,有1859个席位(含站席)。音乐厅内拥有国内最大的管风琴,能满足各种不同流派作品演出的需要。此外数码墙、极具现代美感的抽象浮雕天花板、grc墙面、龟背反声板等设计能令声音均匀、柔和地扩散反射,使音乐厅实现了建筑美学和声学美学的结合。
“镇厅之宝”——管风琴
安放于音乐厅的管风琴造型典雅,音色饱满,是中国国内体积最大、栓数最多、音管最多、音色最丰富的一架,拥有94个音栓,发声管达6500根之多。该管风琴出自德国管风琴制造世家——约翰尼斯·克莱斯,与著名的德国科隆大教堂管风琴系出同门,能满足各种不同流派作品演出的需要。
天花板
音乐厅的天花板被打造成一件抽象的现代艺术作品,形状不规则的白色浮雕像一片起伏的沙丘,又似海浪冲刷的海滩。天花板上看似凌乱的沟槽实际上经过了特别的声学设计,使声音能够被扩散反射,更加均匀、柔和。精美的天花板其实是特制的声扩散装饰板。天花板使用纤维石膏成型板制成,材质厚重,能够有效地防止低频吸收,增强厅内的低频混响时间,使低音效果(如管风琴、大管、大提琴等)更加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为达到更好的声效,在顶棚的下面还悬挂了一面龟背形状的集中式反声板,俗称“龟背反声板”,它的作用是将声音向四面八方散射。
演奏台与观众席
音乐厅根据音乐会演出的特点,采用改良的鞋盒式设计,即坐席以围坐式环绕在舞台四周,使舞台处于剧场的中心区域,以便声音能更好地扩散和传播。音乐厅演奏台设在池座一侧,演奏台宽24米、深15米,能满足120人的四管乐队演出使用。演奏台由固定台面和三块演奏升降台构成。通过控制演奏升降台高度的变化,可以形成阶梯式的演奏台面,将不同乐器的演奏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演奏台前部的钢琴升降台可将三角钢琴缓缓升起,浮现在观众的视野之中。为满足大型合唱演出需要,演奏台后方观众席二层的座椅可供180人合唱队使用。
墙面
戏剧场
戏剧场是中国国家大剧院最具民族特色的剧场,以中国红为主色调。主要上演话剧、歌剧、地方戏曲等演出。戏剧场观众厅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三层,共有1036个席位(含站席)。戏剧场舞台拥有先进的舞台机械设备,可以把独特的创作变成表演的现实。其独特的伸出式台唇设计,非常符合中国传统戏剧表演的特点。
舞台
戏剧场舞台具有“伸出式”和“镜框式”两种样式,可配合剧目需要选择使用。“伸出式”舞台样式时,观众厅前部的台板升起成为舞台的一部分,形成伸出式台唇,台下的观众可以更近距离地观看台上的表演。而当台板不升起时,这部分区域可作为乐池使用,这时舞台看上去就像一个镜框,因此被称为“镜框式”舞台样式。戏剧场舞台区域分为主舞台和左右辅台。主舞台安装的“鼓筒式”转台,由13个升降块和2个升降台组成,既可整体升降又可分别单独升降,还可以制造边升降边旋转的舞台效果。
墙面
小剧场
小剧场是中国国家大剧院最具多样性可能的多功能剧场,整体色调清新、风格典雅,可以适应室内乐、小型独奏独唱、小剧场话剧、小剧场歌剧、现代舞等多种艺术门类的演出。小剧场观众席共设有19排,469个席位(含活动座椅)。小剧场于2009年9月落成,2009年10月正式启用。它的落成启用不仅进一步扩充了中国国家大剧院表演艺术功能,也使得北京现有小剧场群落的演出功能更加丰富。
天花板及墙面
小剧场的白色浮雕天花板与音乐厅类似,声扩散墙面与戏剧场墙面相似,加上有保温及隔音效果的隔断墙,种种量身设计可使声音均匀、柔和地扩散反射。
舞台及观众席
第五空间
在国家大剧院这座辉煌壮丽的建筑内,除却三大专业剧场和一个多功能小剧场,还有大量的公共空间。不管是精巧独到的建筑设计、带有浓郁艺术特色的空间陈设,还是主题丰富的艺术展览、形式多样的小型艺术表演。
人工湖
壳体外围环绕着水色荡漾的人工湖,总面积达3·55万平方米。湖水如同一面清澈见底的镜子,波光与倒影交相辉映,共同托起中央巨大而晶莹的建筑。人工湖水域的设计理念来自京城水系,为北京城中心地区增添了一处灵动水景。人工湖水池采用水循环系统去除浊物,冬季不结冰,夏季不长藻。
文化广场
人工湖四周是总面积达3·9万平方米的绿化带,绿荫隔断了长安街上的喧嚣,形成了一片身处市中心的大型文化休闲广场。设计遵循了将自然园林引入城市的思路,整体与大剧院的主体建筑保持协调一致,体现了隐与显、密与疏之间的适度结合,融入了复层、群落等景观设计理念。文化广场可供市民自由进入。
水下廊道
经由国家大剧院北门主入口进入大剧院的内部主体建筑,首先需通过位于人工湖下方的北水下长廊。这条水下长廊长约80米,宽约24米,顶部采用玻璃天棚搭建而成。
橄榄厅
橄榄厅是大剧院的重要交通枢纽。经北水下长廊来到橄榄厅,依次排开的三座室内建筑即中国国家大剧院的三大专业剧场。正中最高大宏伟的是歌剧院,左侧为音乐厅,右侧为戏剧场。
公共大厅
公共大厅拥有中国国内跨度最大的穹顶。穹顶距地面46米,由无数根巴西红木拼装而成,其间以金属条分割为若干个区域。每条红木的色彩深浅有别,每个区域的拼贴走向各不相同,充满变化和层次,仿佛在苍穹之上画出了一道道韵律感十足的弧线。
花瓣厅
花瓣厅位于歌剧院五层屋顶平台,因独特的形状、位置和视角,成为大剧院里最具特色的开放空间。从这里可以俯瞰公共大厅,并透过渐开的玻璃幕墙放眼远望,剧院内外的美景尽收眼底。这里常年带来的小型表演、互动活动,让观众近距离感受艺术、喜爱艺术。
艺术资料中心
艺术精品长廊
艺术精品长廊位于中国国家大剧院一层公共大厅东侧,南北贯穿音乐厅一层外侧。作为中国国家大剧院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精品长廊包括中国国家大剧院纪念品店、中国国家大剧院音像视听中心、中国国家大剧院戏剧商店、天天艺术书店及法蓝瓷艺术瓷器店。
纪念品店
中国国家大剧院纪念品店专营由大剧院自主设计的各类纪念品。每一件商品都经过特别设计,融入了大剧院建筑符号、表演艺术特色或原创剧目经典形象,在追求高品质的同时凸显出大剧院的独创性与艺术性。
音像视听中心
音像视听中心位于大剧院一层公共大厅东侧。音像视听中心致力于打造“古典唱片里的荣宝斋”。配合大剧院演出来访的大师和艺术家,音像视听中心收罗艺术家唱片cd和dvd共计1000余种,涉及多种艺术门类。
一好阅读书店
一好阅读书店位于一层公共大厅东侧,以“打造最具品位的阅读空间”为创设理念,聚焦国际文化动向。认同“艺术改变生活”的国家大剧院核心理念,运营以表演艺术为特色,汇集歌剧、音乐、舞蹈、戏剧、戏曲和美学等的千余种图书及周边产品。
古吴绣皇苏绣品店
古吴绣皇苏绣艺术品店位于一层公共大厅,艺术精品长廊最南端,与音乐厅入口处相邻,主营手工刺绣艺术品。
戏剧商店
艺术展览
艺术展览位于北水下廊道两侧的东西展厅、歌剧院五层的现代艺术馆、歌剧院一层南侧的艺术沙龙展厅和各个剧场环廊,共同构成了国家大剧院独特的艺术展览空间。艺术展览主要分为表演艺术类展览、视觉艺术类展览和文化遗产类展览(其中包含文物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东西展厅
在大剧院北水下长廊东西两侧各有一个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展厅。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中国京剧艺术大展”、“古希腊戏剧展”、“李岚清篆刻艺术展”、“国粹油画艺术精品展”和“艺术陶瓷名品展”等展览。
现代艺术馆
现代艺术馆是中国国家大剧院内面积最大的展馆,位于歌剧院屋顶平台南侧。自2008年8月,这里先后展出“中国寿山石篆刻艺术展”、“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艺术成就展”、“国家大剧院开幕周年展”、“精彩在这里绽放——国家大剧院艺术成果展”等。这里介绍和回顾国家大剧院经营历程的常设展览,通过详实的数据、图片和实物展现国家大剧院的成长印迹。
艺术沙龙展厅
艺术沙龙展厅位于歌剧院一层西南侧,占地100平方米,以展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同时兼顾优秀的视觉艺术作品。艺术沙龙展厅独特的半圆形设计,犹如一轮弦月,将建筑的柔美与艺术的优雅相结合,使得观众无论身处哪个位置,都可将所有展品一览无遗;整面的落地玻璃门虽隔开了公共大厅的人来人往,却也收获了大剧院南玻璃幕墙外水天一色的景致。
歌剧院环廊
歌剧院一层环廊曲径通幽,环廊东西两头的大铜门连通公共大厅。这里有“歌剧节演出剧目展”、“《赤壁》《解放》《魔笛》剧目展”和“德国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及美国芭蕾舞剧院演出展”等。
戏剧场环廊
戏剧场位于歌剧院西侧,整体风格极具民族特色。主要上演话剧、京剧、地方戏曲等演出,戏剧场环廊及戏剧场门口小展厅开展的艺术展览以“静态”艺术形式为主。这里曾推出“戏剧戏曲文化展览”、“艺术大师回顾展”和“雕塑及小型油画展”等。
音乐厅环廊
音乐厅环廊位于音乐厅西侧,是中国国家大剧院另一艺术展览场地。曾成功举办了“费城交响乐团访华演出展”、“第三届中国交响乐之春特展”、“李岚清素描作品展”、“古斯塔夫·马勒与他的十部交响曲”等精彩展览。
艺术资料中心环廊
位于音乐厅四层的艺术资料中心外环廊以“走进唱片里的世界”为主题,常年为观众呈现精彩纷呈的文字图片展,讲述唱片背后的音乐故事。曾成功举办了“国家大剧院会员5周年回眸展”、“赫伯特·冯·卡拉扬诞辰100周年图片展”、“世界著名芭蕾舞团展”、“鲁契亚诺·帕瓦罗蒂逝世一周年展”、“皇家小提琴名琴展”、“国际知名唱片公司品牌展”、“世界歌剧精选”、“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生平展”和“郎朗十年回顾展”等展览。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