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创办初期
1920年9月21日,朱执信因革命事业牺牲。为纪念和表彰朱执信对革命的贡献,孙中山发起倡议建立私立执信学校,并自己先捐款一万元,接着派人到美国请华侨捐款。
1921年6月1日,私立执信学校正式筹办,孙中山指定廖仲恺、许崇清等人组成筹备委员会;10月1日,私立执信学校举行开学仪式,校址在越秀山南麓的应元书院旧址,廖奉恩任代理校长。
1922年,私立执信学校校舍遭陈炯明属下叛军破坏,迁至大北直街(今解放北路一带),修葺后迁回原址。;同时广州市开始筹划学校新校区,并收用先农坛荒地为执信学校新校址,位于广州市东郊东沙路(现执信路),包括细竹丝岗、螺岗、大眼岗,面积约142亩(约9公顷)。
1923年,私立执信学校开始招男学生。
1924年春,私立执信学校组织由李大钊、蔡元培、廖仲恺、何香凝、许崇清等人组成的校董会,并正式邀请曾醒任校长。曾校长在任内提出学校第一个校训“革命好学”。
1926年,私立执信学校新校区奠基动工。
1927年8月,私立执信学校新校区第一期建筑落成,学校迁入新校区。第一期校舍包括教学楼两座、宿舍一座、食堂一座,可容纳600余人。
1928年,学校更名为“私立执信女子中学”。
1929年,私立执信女子中学新建学生宿舍四座。
1932年,私立执信女子中学西关分校在西关宝华正中约(今荔湾区宝华路宝华正中约)开办,招初中和附小生。
1937年,私立执信女子中学西关分校停办;同时私立执信女子中学迁至南海西樵麦村(吉水村)。
1938年,私立执信女子中学迁至澳门南湾。
1940年,(伪)私立执信女子中学,在执信路开办。
1941年末至1942年,原迁到澳门的执信女子中学迁至韶关乐昌河南水。
1943年至1944年,因广东省立女子中学在疏散时丢失校印,师生亦散失,广东省府议决私立执信女中改制省立,原调拨给省立女中的经费转拨给省立执信女中,执信女子中学更名为“广东省立执信女子中学”,同时广东省政府委任林宝权为省立执信女子中学校长;后乐昌沦陷,学校迁至粤北韶关仁化恩村办学。
建国之后
1950年9月,根据教育部各级学校不再冠以国立、省立等字样的通知要求去掉“立”字,学校更名为“广东省执信女子中学”。
1953年,学校更名为“广州市第一女子中学”。
1957年,学校更名为“广州市执信女子中学”。
1966年,学校更名为“广州市五•七中学”(一度为“广州市红女中”)。
1969年,学校更名为“广州市第五十五中学”,恢复招收男学生;同年,广州市第五十五中学为响应广州市革委会“市区中学到远郊建立学农基地办分校”的指示,在现从化区太平镇格塘村建立分校。
1978年,学校更名为“广州市执信中学”,并被评定为广州市重点中学;10月,学校由广州市东山区革委会划归广州市教育局管辖;12月,学校在从化区太平镇格塘村的分校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被撤销。
1980年,学校被评定为广东省重点中学。
1994年,学校被评定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2003年,为创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停招初中生。
2005年,学校撤销初中部。
2008年,学校被评定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2011年,执信中学与广州市第109中学签订协议,决定合作共建办学;后与广州市第109中学初中联合招生,招收了2个电脑派位班和2个艺术特长生班。
2012年,广州市第109中学并入执信中学,成为广州市执信中学二沙岛校区。
2017年,执信中学教育集团成立;9月,广州市执信中学水荫路校区在广州白云中学旧址开办。
2020年7月,学校获评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
2021年9月,广州市执信中学天河校区开办。
2024年,学校获评“首批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学校”。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