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哈尔滨火车站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站建筑规模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站

建筑规模

建筑设计

第一代站房

哈尔滨站的第一代站房设计者是俄国建筑师基特维奇,设计方案完成于俄国圣彼得堡。第一代站房总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采用当时风靡俄罗斯及西欧的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整个建筑的门窗、墙墩、铸铁线条装饰、女儿墙甚至车站名称,都是曲线形。站舍以宽敞明亮的中央大厅为核心,左侧为一、二等候车室和餐厅;右侧为售票室、三等候车室。以后又建了贵宾室和四等候车室。每个候车室都有各自的入口和检票口,便于人流聚散。

第二代站房

哈尔滨站的第二代站房舍最初由天津大学承担设计,哈尔滨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施工。由于种种原因,站房建设时断时续, 先后经4次扩建,历时29年,于1989年10月1日最后完成。车站候车室在此之间只有两侧配楼,没有主楼。

第三代站房

哈尔滨站的第三代站房在原有站房的基础上新建了高架候车室,站房设有4个主候车大厅,6个辅助候车厅,总建筑面积42122平方米,大于1904年的老站舍近16倍,且现代化设施齐备。

第四代站房

2015年哈尔滨站开始改造。改造工程包括哈尔滨站南、北广场,以及周边14条市政道路。根据工程的施工时序,先进行北广场及地工街、地德里街和安宁街道路工程的施工,北广场及周边道路通车后再进行南广场及其他道路工程的施工。

2017年,哈尔滨站北站房投入使用。与老站相比,新建的哈尔滨站在功能上具备了现代化高铁车站所具备的一些要素,更能满足未来市民便捷、舒适出行的需求。北站房能容纳6000人。

新建哈尔滨站采用上进下出的旅客进出站流线,站房采用欧洲“新艺术运动”风格设计理念,是纯欧式建筑风格的站房,并还原百年哈尔滨站的历史风貌。

截至2017年9月,哈尔滨站第四代站房北站房整体面积10844平方米,长114米,宽40米,地上3层,地下1层。南站房建筑面积29030平米,长214米,宽44米,地上4层,地下1层;高架站房建筑面积33750平米,长185米,宽114米,分为高架层及旅服夹层,新建哈尔滨站站房2018年末投入使用。

整体布局

哈尔滨站北站房正门正对的是一层入口主电梯。电梯左侧开通8个人工售票窗口,安设19台自动售票机,可以进行购票和自助取票等。电梯右侧是实名制安检区域,设有8台实名制人脸识别机和4台安检仪。通过一层的四部滚梯,直接可以到达二楼的候车大厅。这个是整个哈尔滨站空间最大的区域,头顶是圆弧的穹顶,在大厅中央设立的1156个候车座位,供旅客随时休息。在二层大厅的西侧是3个检票通道、有18个自动闸机检票口和3个人工检票口。旅客通过检票口后可步行或乘坐滚梯直达站台。

哈尔滨站北站房出站口位于地下负一层,在整个车站的西侧,每个站台都有特别醒目的绿色出站口字样。每个站台的通道都设有自动闸机,需要刷车票通过。此外,在每个站台的通道一侧也都设有补票室。通过闸机后,暂时只能从北侧方向出行,并有详细的步行、公交车、出租车所在区域。未来南站房投用后,就可以通过地下通道向道里区、南岗区两个方向通行。

哈尔滨站南广场建有人员进站通道、人员出站通道、社会车辆停车场、待客落客区及设备用房。地下一层总停车位500辆为社会车辆停车场。

哈尔滨站北广场建有人员出站通道、社会车辆停车场、出租车辆停车场、待客落客区及设备用房。地下二层总停车位680辆,其中社会车辆停车场580辆,出租车停车场100辆。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