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史
北京市海淀区文明志愿者协会(hcvf)创建于2014年12月,其前身为高校正能量联盟,由中国好人榜身边好人、2014年北京榜样张佳鑫博士发起,协会依托于北京市海淀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以“抱团取暖,共同进步”为宗旨,积极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联合政府,企业,基金会等各界资源,为高校公益项目谋求发展机遇。我们的目标是搭建资源整合的大学生公益平台,为公益团队提供完整的项目展示、资金筹集、执行反馈等服务,使得政府、企业、基金会与各志愿服务项目有效对接,建立紧密合作,共同发展。
协会成立以来,各部门协同运作,运行三个成熟项目,结合自身优势推动海淀区志愿服务发展。
夕阳再晨科技助老项目通过建立夕阳再晨社区志愿服务基地与夕阳再晨服务队,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定期向老人教授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相关知识的方式,构建互联互通的关系;通过举办兴趣联谊会,联系周边资源实现区域化资源共享建设并为共建资源单位挂牌,帮助老人更迅速的融入社区;最后,通过老少互助,专业社工带领老人和大学生志愿者一起参与才艺大比拼和公益沙龙活动分享人生经验,实现老有所为。现已建立30个夕阳再晨社区志愿服务基地,并在京内高校中成立20个夕阳再晨志愿服务队。
一平米小菜园项目以“一户一平米,万户小菜园”的目标运行近50个社区,海淀区直接受益10000户居民,间接受益人达40000余人。在协助社区完善环境整治的同时,全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努力帮助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同时种植的蔬菜营养价值高,生长期短,满足居民的身体需求,为此让居民的生活更加健康绿色,同时通过宣传展板与讲解加强居民环保意识,共建良好城区环境,引导志愿者和社区居民一起参与,互爱互助,共同发展。
文明小屋项目自2015年3月运营以来联合5所高校志愿者服务团队直接服务人数达20000余人、图书交换4000余册,测量血压血糖5692人次,新增夏季发放雨具项目发放雨具127份,发放口罩600余只,充电设备共服务3000人次。文明小屋集日常生活、交通出行、医疗、文化建设等服务于一身,为市民创造了更便捷更有效的平台解决生活所需。文明小屋秉承服务质量更高,服务速度更快,服务范围更广的宗旨,意在用最饱满的热情为市民献上最温情的服务,争做全国志愿服务标兵品牌。
在三个项目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协会还积极承接北京市民政局各类项目。成功承接北京市民政局“三社联动”服务项目,通过街道、社区和夕阳再晨志愿服务基地共建合作协议,分别提供资源对接、活动场地、课程内容讲授,更好的完善三方共建合作机制;举办了北京市民政局福彩金项目“指尖上的公益——网络文明倡导活动”,项目依托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平台,线下实体项目、线上展示与倡导项目相结合,开展以文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以参与、互动、提倡为主要活动形式,进行网络文明自律引导,带领广大网民一起构造更加和谐的网络平台。通过倡导网络文明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为网络文明建设做我们应有的贡献;“蓝天再现”快闪活动通过快闪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展现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宣传活动,让大家都参与进来,达到最大的宣传效果;高校正能量公益创业沙龙,众多政府、高校、基金会代表出席,全国30多所高校近140名大学生志愿者项目负责人参加此次活动,更好的帮助了大学生公益创业,为大学生公益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
协会将努力搭建起高效、自主、平等的大学生志愿公益平台,通过进一步深化协会职能,让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能够获得资源,提升自我,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推动海淀区志愿事业的发展。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