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史
民革在海南的组织历经长期的发展过程。早在1948年3月,为争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和海南的解放,以海南籍民促成员郑汝声、张国权、冯宇春为负责人的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琼崖支部在香港成立。由郑汝声回琼发展成员2人,拟组织民促地方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后服从全国新政协“关于全国人民武装由中共统一领导”的决定,改为策反驻琼国民党军队起义,策动国民党军队官兵投诚起义,收集国民党的军政情报,为海南的解放做出贡献。
建国后,1951年秋,民革中央拟将原在海口的民促成员集中建立民革,但因故未成。1953年,海口建立民革组织。“文化大革命”期间,民革停止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恢复组织并开展活动。在中共党委的领导下,海南民革已发展成为它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海南建省后,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1989年5月成立民革海南省委会。省委会现有党员1414人,地市级委员会2个,县级市委员会2个,地市级筹备委员会1个,市县级筹备委员会2个,总支11个,支部70个。现有全国政协委员1人;省政协副主席1人、常委1人、委员15人,地市级政协副主席1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1人,省人大代表4人,县级人大副主任 2人;副县长1人。
建省以来,民革海南省委在民革中央和中共海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贯彻执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及所联系的群众,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省工作大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促进祖国统一这个重点,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海南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