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2月,学校设有10个二级学院,开办40个专业。学院 | 专业 |
---|---|
航海学院 | 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港口与航运管理、关务与外贸服务、船舶检验、水路运输安全管理、集装箱运输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 |
海洋生物学院 | 生物制药技术、环境监测技术、分析检验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环境管理与评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食品检验检测技术、食品智能加工技术、水族科学与技术 |
国际商贸学院 | 国际商务、商务英语、国际金融、旅游管理、港口物流管理、国际邮轮乘务管理、现代物流管理、跨境电子商务、休闲体育 |
信息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软件技术、智能光电技术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 |
海洋机电学院 | 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业机器人技术、制冷与空调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 |
海洋文化与旅游学院 | 旅游管理、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休闲体育、环境艺术设计 |
海洋工程学院 | 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海洋工程装备技术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继续教育学院 | - |
公共教育学院 | - |
参考资料:备注:官网简介页面与专业介绍页面数据不一致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2月,学校现有教职工680人,专任教师595人,近三年呈增长趋势,且均高于全省校均水平。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占比39·33%,“双师型”教师比例65·87%,高级“双师型”教师比例24·25%,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80·84%,同时,拥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国家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高校新世纪人才1人、高层次人才4人以及厦门高层次人才14人。类别 | 名称 |
---|---|
省级教学团队 |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团队 |
资料来源:(注:名单不全)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有厦门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3个。建有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等校内实训基地189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省级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4个,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69个。学校主持建设2个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参与建设3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有2个省级专业群,5个校级专业群,全国高校综合性教育实践体验基地1个、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3项、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6项、省级示范性成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个、福建省“十四五”职业教育省级规划教材3项。
水产养殖技术 | 智能终端技术 |
资料来源: |
海洋科考安全综合技能培训基地 | 海洋生物产业化中试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
资料来源: |
类别 | 名称 |
---|---|
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 | 水产养殖技术、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 |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骨干专业 | 国际商务、水产养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
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子项目建设 | 轮机工程技术 |
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 | 物流管理、轮机工程技术 |
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 | 水产养殖技术、海洋生物技术 |
省级示范专业 | 轮机工程技术、港口与航运管理、水产养殖技术、食品加工技术、国际商务、物流管理 |
省级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 航海技术 |
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 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电子商务技术、港口与航运管理、机械设计与制造 |
省级“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 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旅游管理、光电技术应用 |
省级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示范专业 | 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轮机工程技术 |
省级职业院校专业群实训基地 | 海洋交通运输专业群实训基地(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港口与航运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船舶检验、水路运输与海事管理、集装箱运输管理) |
海洋工程技术专业群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技术、制冷与空调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技术) | |
省级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 | 国际航运业务管理实训基地 |
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 | 海洋生物技术专业群(水产养殖技术、水族科学与技术、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食品营养与检测、商检技术、食品加工技术) |
海洋工程技术专业群(机电一体化技术、制冷与空调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技术) | |
国际商贸专业群(国际商务、国际金融、商务英语、商务日语、物流管理、港口物流管理) | |
市级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 | 食品加工技术、制冷与空调技术、航海技术、港口物流管理 |
学生成绩
截至2024年12月,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获评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厦门科技企业孵化器,学生荣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铜奖7项以及省级金奖17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2项,全国职业院校船舶与海洋工程装配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金工工艺项目全国第二名、航海院校组团体三等奖,全国职业院校大学生水产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等。
截至2021年3月,学校学生在2019年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两个项目获一项银奖、一项铜奖和最具人气奖;在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在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船舶与海洋工程装配技能大赛获团体一等奖;在第四届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中获金工工艺项目全国第二名、撇缆操作项目全国第五名、航海院校组团体三等奖。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主持建设水产养殖技术、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等2个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参与建设3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荣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在“金平果”高职专业排行榜中,学校渔业类专业连续五年蝉联全国第一,水产养殖技术、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位列全国第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港口与航运管理、船舶检验、水路运输安全管理、集装箱运输管理、港口物流管理、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商检技术等专业跻身全国前五。
奖项 | 名称 |
---|---|
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基于o-m-w体系的创新创业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2月,联合正大水产(厦门)有限公司、厦门大学组建全国现代水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组建福建海洋职业教育集团、福建省海洋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翔安区校企合作联盟;与厦门市翔安区、福州市罗源县、漳州市云霄县、华安县等福建沿海县市及厦门港口管理局、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厦门市商务局等单位开展校地战略合作;与福建省远洋渔业促进会、福建水产学会、福建航海学会等行业组织开展校行企纵深合作;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宁德师范学院搭建校所、校企合作平台;与国家渔业船舶检验局共建“渔业船舶验船师培训基地”,与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共同建设职业技能提升中心,与弘信创业工场等企业共建多个省、市级产业学院,与吉林工艺美术馆共建世界船模文化展览馆等。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