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历史
1897年,安徽省学“敬敷书院”移建于安庆菱湖,揭开了安徽百年育人的序幕。
1898 年,改为求是学堂。
1902年,改为安徽大学堂,后为安徽武备学堂、安徽陆军学堂、安徽法政专门学校。
1928年,省立安徽大学在此基础上建立。
1946年,改为国立安徽大学。
1949年10月,中共中央华东局文教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高教处决定将设在安庆的国立安徽大学和设在芜湖的安徽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安徽大学(现安徽师范大学前身),校址设在芜湖赭山。
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
1974年7月,安徽省教育局正式口头通知,同意淮北市筹办大学分校。9月12日,安徽省革委会下达革政字(1974)84号《关于开办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的批复》,同意在淮北市办安徽师范大学分校,设中文、数学、物理、化学4个系,学制三年;10月29日,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正式开学。
1978年7月21日,安徽省革委会和煤炭部分别向国务院呈报《关于拟将“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改建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的请示报告》。12月28日,教育部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增设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学校由部、省双重领导,以部为主。
1979年5月31日,煤炭工业部批准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基本建设计划任务书,学校规模为2000人,先设中文、数学、物理、化学4个系。
1998年9月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
2009年增列为省级立项建设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博士后培养单位。
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
2015年,学校进入自然指数(ni)中国大学百强榜。
2017年,淮北师范大学再次进入自然指数(ni)中国大学百强榜,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92名、师范院校第16名。同年,淮北师范大学新增4个本科专业,并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
2018年高水平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同年,新增4个一级学科学位硕士授权点,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2020年,学校获批6项省级新工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22年,学校新增11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4年6月,淮北师范大学北京校友联谊会成立。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