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特色
线路主题
1号线有包公文化、创新高地2种主题列车,包公文化以q版人物画表现合肥地域特色。车厢的内壁、地面、座椅、车门都是天蓝色,代表着合肥的古今元素点缀其中;“大湖名城”主题列车,车厢的内壁、地面、座椅、车门都是天蓝色,“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标语、古逍遥津、合肥大剧院、渡江战役纪念馆、清风阁、三国遗址等代表着合肥的古今元素点缀其中。
2号线有科技创新、家风家训2种主题列车,识别色为蓝色,蓝色代表着科技,2号线穿越高新区,科学城,以蓝色作为全线统一的颜色可体现“高新科技”内涵,呼应“创新高地”城市定位,有“蓝色硅谷线”的称号。
3号线以“文化合肥,书香庐州”为主题,全线设置5座文化主题车站,结合每站不同文化特征,以艺术视角诠释合肥城市文化精神内涵。
4号线以“创新之源”为主题,打造5个特色站点,“活力橙”“科技感”尽显合肥科创城市特色。
特色站点
1号线
包公园站包公廉政文化墙由数块长约5米、高约2米的铜浮雕壁画组成,这些壁画以时间顺序展示了包公在不同时期的主要事迹,体现其爱民如子、刚正不阿;第一块壁画上,包公手捧书卷,展示的是包公青少年时期,在香花墩读书时少存大志;最后一块壁画,讲述的是包公在执掌开封府时,带领百姓抗洪救灾的故事。
2号线
蜀山西站的概念主题是“蜀山竞秀”,将大蜀山山体的三角造型作为设计元素。在天花处理上采用ab区布局,两侧共性区采用方通平铺,中间个性区做局部抬高。空间以绿色为主色调,体现了大自然的清新和大蜀山的荫泽后人。
大蜀山站的概念主题是“玉兰绽放”,1984年9月25日,经过合肥市九届八次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广玉兰为合肥市市树,本站通过仿生手法,采用铝合金折叠出玉兰花瓣,将大自然引入地铁,营造出合肥生态宜居之城的内涵。
三里庵站的概念主题是“书藏古今”,本站从代表古书籍装帧出发,同时结合中式木质机理将博古书架抽象提炼,古书装帧运用于柱子,博古书架运用于天花,柱子藏于天花,寓意藏书,与三里庵文化定位契合。
三孝口站的概念主题是“三张孝母”,本站从三孝口故事传说作为切入点,将代表幸福平安的中国慈孝文化的中国结符号进行抽象提炼应用到天花中,柱面通过剪纸的手法将三孝口“三张孝母”的故事融入到柱面设计中,可以看作是文化艺术的表现,同时也与概念主题吻合。
四牌楼站的概念主题是“时尚节拍”,本站造型上从极富动感的彩带中寻求设计灵感;颜色上从绚丽多彩的现代服装中提取颜色,将商业符合——“条形码”与商业色彩相结合,用于天花及柱面上。通过造型与色彩的搭配使用将车站空间明快炫彩的商业气息表现的淋漓尽致,与车站所处地段氛围相呼应。
东五里井站概念主题是“家风家训”。该站站厅天花板与其他站点略有不同,类似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整体呈赭黄色,古色古香,成为“家风家训”风格的组成部分。
3号线
工大翡翠湖校区站文化主题《逐梦青春》, 以丰富的校园情景情境为元素,将故事性、艺术性有机融合,感受文化积淀与时代朝气。设计上力图打造“工业之风”。
图书馆站文化主题《开卷有益》,感受攀登知识高峰的艰辛、求知探寻的快乐,以文会友,乘风破浪尽情翱翔。考虑到与车站周边的文化属性及全线概念主题“书香之路”相契合,天花个性区采用弧线处理,通过抽象手法对书本的造型进行演绎。
合肥大剧院站文化主题《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在东西方音乐交融中领略艺术形式的碰撞与对话,文化理念的融汇和大同。在空间文化表达上,天花板采用代表湖水的绿蓝两色曲线搭配,表现水的韵律美,与天鹅湖相呼应。
市政务中心站文化主题《爱莲说》,以“莲”喻“廉”,以精巧的艺术构思、精湛的创作工艺和优美的艺术语言,展现合肥廉洁文化的城市精神风貌。
职教城站文化主题《匠心传承》,以合肥工业科技成就、匠人成长之路、匠人精神源流为引,形成文化线索与空间序列,达成与空间环境的最佳结合。在装修上采用现代简洁的标准化设计,保证空间最大限度用于乘客通行。同时在文化元素表达上,采用点的形式进行艺术墙设计。
4号线
合肥七中站站台层吊顶图案以蓝天白云的设计为基底,上面点缀着很多白色三角形灯具。据工程人员介绍,该站装修主题为“梦想起飞”,白色三角形象征着纸飞机,主要是契合附近的合肥七中,预示着莘莘学子学海逐梦,今后可以飞得更高更远。纸飞机造型的灯具装饰在天蓝色的铝板上,展示出校园中孩子的童真,也体现出梦想已经起飞的设计主题。
量子科学中心站车站装修主题为“浩瀚星空”,用色彩与造型塑出具有未来感和科技感的车站空间,通过天花板中的丝网印星空图案拉伸网以及点缀其中的射灯,给人一种遨游在广阔星宿的感觉。柱面上的星座图案响应天花板主题。
科大先研院站以科技创新为设计主题,结合科技大数据的特点,运用现代工业新材料,以可复制性造型纵向排列,配合灯光以及材料质感,展现一个穿越现代与未来的流光隧道。合肥科创大走廊主题墙用手绘的模式展示了望江路沿线布局的高科技单位。补票、问讯服务台也用显示器包裹,设计得更有科技感。
天鹅湖站周边为天鹅湖,设计提取天鹅优雅的姿态,天鹅在水中荡起层层水波的元素贯穿始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意境。天鹅湖主题墙让乘客仿佛置身童话般的湖底世界。
望湖城南站附近社区完善,住宅客流较大,同时毗邻望湖公园。设计提取了公园内流水的元素,将河流波纹扩散的样子作为形态元素,流水的蓝绿色作为色彩元素,通过方通格栅的穿插变形,呈现一个依山傍水、融自然山水为一体的生态宜居站点。车站的中跨部分提高吊顶的高度,通过简单的穿插与色彩的结合,塑造出了水纹的扩散,体现出车站的设计主题与艺术氛围。
5号线
中国科大东区站以象征着科技与发展的“dna”双螺旋图形为基础,应用到天花造型中,交叉延伸的双螺旋形态将科学技术与艺术之美相融合。柱面造型与天花相呼应,与中科大“科技创新”年轻活力相契合。
稻香楼站将雨花塘的人文景观与稻香楼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墙、柱面采用湖光山色设计元素,天花个性区域造型灯以园林“柳叶”艺术手法表现,使整个车站呈现出绿色盎然的风格。
三孝口站延续2号线“孝”文化,以徽派建筑中“四水归堂”为造型基础,象征四方旅客如潮水般汇聚到车站换乘,形成独特的地下天井的观感,辅以2号线“三孝口中国慈孝文化”的主题造型优化并完善。
杏花公园站以象征着科技与发展的“dna”双螺旋图形为基础,应用到天花造型中,交叉延伸的双螺旋形态将科学技术与艺术之美相融合。柱面造型与天花相呼应,与中科大“科技创新”年轻活力相契合。
海棠站地处老城区,在空间表达上采用极具地域特色的徽派建筑作为设计元素。天花个性区以仿木纹方通排列的形式组合成中国传统的回型纹造型。墙、柱局部采用中国传统的回形纹造型。将徽派建筑的木雕、石雕、格窗等元素融入设计理念,使车站整体有一种古雅、简洁的韵味。有连绵不断、吉利永长的吉祥寓意。
8号线
六中菱湖校区站位于合肥市第六中学菱湖校区旁,以缤纷色彩诠释着青春活力。车站采用高低错落的造型排列,配合灯光及材料质感,凸显空间层次,色彩交互、棱角分明、错落有致,寓意着绚烂的校园生活。彩色方块在灯光烘托下,尽显现代主义风格的魅力,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也为广大师生乘客带来新颖灵动的出行体验。
北城世纪城站以广袤无垠的星空为灵感,将“星河”作为主题。站内装饰以“星辰”为主要设计元素,通过led灯的交错镶嵌,营造出明暗交织的梦幻空间,共同勾勒出一幅璀璨的星际图景。置身北城世纪城站,头顶是璀璨星空,点点流星时而划过,“湖波蓝”的自动驾驶列车驶过,犹如在宇宙中穿梭,与合肥“科里科气”的城市气质相契合,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
轨道标识
合肥轨道交通标志以合肥的“合”字为主题元素,轨道交通特征鲜明,直观形象是由隧道穿行而出的机车,由“车”与“隧道”共同组成合肥的“合”字。两道曲线构成由远及近的视觉纵深感。
1·在线条设计上,标志上部贯通的双曲线,代表着环绕的轨道交通线路。
2·通过对称构图,嵌入“人”字的视觉要素,标志图形整体对称平稳。
3·在图形和字体的设计细节中,多处进行圆角处理。
4·标志颜色以红和黑组合,具有色彩冲击力。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