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统
德育
学校举办仪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和创文明单位、文明标兵为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工作,以加强管理为手段,制定了尊师公约、爱生公约、请假制度、寝室制度、集体办公制度、三好学生条件、先进班集体条件、优秀干部条件,模范团员条件、文明礼貌评比条件和文明教研组、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家庭、文明标兵标准,建立了以党支部、团委会、工会、学生会、班主任、班委会为基本力量的思想工作队伍,采用疏导、谈心、严要求、树榜样、联系实际、 因人施教的方法,使教师和学生首先实现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把精力集中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来,统一到培育“四有”新人上来。
勤工俭学
学校认真总结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当时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完善和实施了一套使勤工俭学活动经常化的制度:一、劳动教育制度。把其列入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每周两节劳动课,每届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即为学校勤工俭学的光荣传统教育。二、责任管理制度。
劳动教育
学校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一项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服务性的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10年来,学校连年获得市、县勤工俭学或校在智育方面:提出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材施教、改进教法,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制定了优化教学的56条原则,如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巩固性、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等,探索实验了提问法、谈话法,讲、读、练三结合等教学法和语文课六课型教学法、单元教学法和外语课的整体教学法,高中三年级的讲练考评法。
体育
首先按照《体育教学大纲》上好体育课,其次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组织师生的体育活动。坚持开展三操(早操、眼保健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
每年都举办眼保健操、广播操、拔河、越野等群众性比赛活动,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全校平均年达标率在95·6%。其三,抓竞技体育。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是:球类和田径。组织有男、女篮球队、坚持业余严格训练。田径项目有:男女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男子3000米,女子5000米及400米、800米、1600米接力,男女铅球、铁饼、手榴弹、标枪、跳高、跳远、男子三级跳和男女110米低栏等20多个。
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运动会,学生参赛率80%左右。在参加各级比赛中均取得较好的成绩:曾获开封市教育局课间操比赛先进奖、市教委、体委体育达标先进单位、省教委、体委体育器材完备优秀奖、省教委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教育理念
1986至1995年,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结合国家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党对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确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不但是劳动者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劳动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在农场种地,学校培养的劳动者也不只是种地的农民和做工的工人,应该是更多更优的科技工作者。基于这种认识,学校及时调整了办学指导思想,提出了“勤奋、务实、团结、进取”的校训。在抓好德育、体育的同时,更加重视教学工作及教学中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并开始了对特长生的培养。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