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成就
动物繁殖
昆明动物园从90年代开始,与全国各地动物园联合,进行大熊猫配对繁殖工作。10年间,先后将昆明动物园雌性大熊猫“珍珍”送往成都、广州,又将北京动物园雄性大熊猫接至昆明,进行配对繁殖,但除1995年繁殖一只幼仔,成活五天后死亡外,其余配种均未获成功。
重点开展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滇金丝猴、亚洲象、绿孔雀、长臂猿、小熊猫五种动物人工条件下的小种群建立工作。到1999年,饲养展出亚洲象7头,为全国动物园中较大的亚洲象种群。在1986年~1994年间共繁殖成活5头幼象,其中3头送至北京、上海、济南动物园,另2头经驯化,从1994年起在昆明动物园内动物表演厅表演各种节目。从1998年起,先后与南宁、个旧等地动物园合作,进行亚洲象血缘调换、配对繁殖工作。
1996年获得全国首例白眉长臂猿繁殖,并全人工哺育幼仔成活。2000年,饲养展出有白颊、白眉两种共14只长臂猿。
饲养展出的灰叶猴为全国一家动物园饲养并繁殖。小熊猫连年繁殖,亲体哺育及人工育幼技术逐步成熟。2000年,饲养小熊猫21只。1999年12月动工修建小熊猫馆,以进一步改善环境、扩大种群。
主要成就
饲养展出的同时,开展园内科研工作,先后有“雄性亚洲象全身复合麻醉及门齿活髓保存术”、“亚洲象在人工条件下的繁殖研究”、“笼养条件下滇金丝猴小种群的繁殖研究”、“白眉长臂猿初生幼仔全人工哺育技术”4个科研成果获昆明市、云南省科技进步奖。
动物交换与合作
昆明动物园1978年至1988年10年间,先后与全国27个省,34个城市开展了动物交换和友好往来,共交换进动物42种259只,交换出62种12000多只。
1982年至1988年,先后与澳大利亚、瑞士苏黎士、捷克等国家和城市开展了动物交换、展览。与美国哥伦布市动物园结为姐妹动物园。
1989至1999年10年间,动物展出数量、品种不断增加。根据动物饲养展出品种的需要及笼舍条件,不断引进动物。1988年从上海动物园引进长颈鹿一对饲养展出,从1987年~1997年共繁殖幼鹿3只,并先后送往南宁、新疆等地展出。
1989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饲养展出滇金丝猴,1991年获得首次人工笼养条件下的繁殖成功。此后,开始着手繁殖建立小种群工作,至1997年,小种群基本得到稳定。1997公园出资50万元,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达成为期十年的繁殖研究项目合作协议,至2000年繁殖成活幼仔1只。
2021年9月28日,昆明动物园亚洲象“昆琨”产下一头雄性亚洲象。昆明动物园对“昆琨”及新生小象展开24小时全天候重点监护管理,新生小象出生20分钟后便能自主站立,29日14时左右吃上初乳(母乳)。新生小象是昆明动物园亚洲象种群繁殖工作通过血缘调配生产的第一头子二代亚洲象,对中国亚洲象种群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