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获荣誉
先后荣获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入选作品奖、中国曹禺戏剧奖、中国现代戏突出贡献奖,以及第十届文华新剧目奖,任跟心由此获得二度梅奖和白玉兰戏剧主角奖,郭泽民获优秀表演奖。该剧还被中央电视台拍摄成戏曲电视剧,并获得第二十一届中国电视剧飞天三等奖。中国剧协和文化部先后为该剧举行了专门座谈会,戏剧界人士一致认为,该剧的出现标志现代戏已经成熟或趋于成熟,全国主流媒体对其均予报道述评。蒲剧院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单位”称号,临汾市政府召开表彰大会,对《土炕上的女人》创作集体及个人给予奖励和记功。
为培养后续人才,2000年临汾蒲剧院创办临汾市文化艺术学校蒲剧院定向班,招收学员71人。2003至2004年,定向班学员在第七届和第八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先后计有9人摘取“金花状元”。其中吕晓栋和李静分别以《伍员逃国》和《挂画·洞房》分获两届魁首,常涛主演的《挂画》获第二名,程雅琨主演的《表花》获第三名,姚飞龙主演的《贩马》获第五名,王晓彤主演的《莫愁投湖》获第八名。临汾市委、市政府召开表彰大会,对临汾蒲剧院定向班、临汾市文化艺术学校及获奖个人进行嘉奖。省文化厅授予二oo四年度教学成果奖以资鼓励。
在1996至2004年间,蒲剧院或整理改编、或创作移植的剧目还有《白兔记》《对花枪》《吃草》《李逵下山》《港口驿》等。并积极参加了省地举办的各项演出活动,薛晓明、杨晓萍、姚云武等获得山西省第七届“杏花奖”。实验蒲剧团年均下乡演出200余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列于同剧种演出团体之首。山西人民政府与2004年授予该院“模范单位”称号,任跟心荣获“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奖章和奖杯。
临汾蒲剧院是一集艺术研究与艺术实践为一体的文艺单位,在“出人出戏”的总方针下,蒲剧史论、表演艺术、音乐舞美等理论研究也颇有成效。1982年重建资料室后,对晋南及蒲剧流行地戏曲遗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勘查搜集,在蒲县柏山的碑碣中发现“苏腔”、“土戏”、“乱谈”的记载,撰写了多篇研究论文;编撰了《蒲剧班社简表》;收集、整理蒲剧传统剧目四百多个,并对“南路二十四本”约一百万字,作了进一步校勘,由山西省文化局戏剧工作研究室编成《山西地方戏曲汇编》第二、六、七集刊行。后又与临汾地区三晋文化研究会合作历经6年完成了对手抄蒲剧传统剧目藏本的校勘工作,编印20集《蒲州梆子传统剧本汇编》,收入197个剧本,共749万字。该院自1980年创办《蒲剧艺术》季刊,为广大蒲剧工作者和蒲剧爱好者,开辟了一个交流经验,进行研究和发表创作的阵地,被国内外众多图书馆收藏,为迄今少有的研究地方戏曲的专门刊物。至2004年底,共出版96期。
临汾蒲剧院在基础设施和环境改造上,自上世纪90代年起,陆续修建6层职工住宅楼5栋,总建筑面积16300平方米,基本解决了全院职工的居住问题。于1987年筹建,1997年告竣的梨园堂,2003年省、市财政再行投资300万元,进行了改造装潢,成为国内设施先进功能完善演出场所。2004年4月29日,蒲剧院进行了隆重热烈的庆典演出活动,省内四大梆子的梅花奖演员莅临演出。
该院建院二十五年来,院部各科室的业务骨干主要有杜波、张峰、白星、潘尧黄、王庚吉、王玉龙、吴鸣、任重远、张优强、徐维民、刘浩、张巧凤、李铁山、王星荣、郭文顺、郭成文、张琪等。先后担任院团领导职务的还有尹廷力、卫连科、白麦浪、翟保平、韩扶邦、尉福旺、包戌己、郭承云、亓建生、张秀云、卫泽、杨峰、解光礼、武晓朝、王建虎等。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