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岭南公益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慈善教育

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

慈善教育

青少年公益素养教育

岭南基金会通过开阔视野、丰富生命体验、解决问题能力、关爱他人四种能力维度,聚焦青少年公益素养教育,建立校园公益支持体系,打造青少年成长公益平台,营造校园公益氛围;结合具趣味性、身心融合、手脑协调的社会实践项目,将公益融入协同家校社共育网络,全方位构筑青少年群体健康成长护航体系。

食农盒子/食农宝盒(劳动教育)

岭南基金会长期关注教育创新议题,致力于在中小学校园中营造公益慈善的氛围,支持家校互动,为孩子们提供参与农业生产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的平台,培养青少年关注校园、社区生态系统维护、关注农业食品安全,尊重自然的意识;体验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形式、内容、过程,帮助学校逐渐行成项目化、主题性、可持续性及社会影响力的校园公益行动。

广州城市小菜园工程“百校千家绿色计划”项目:将食农盒子引进校园,通过开展线上教师培训、专家督导入校走访、多校教师互访交流学习等活动,助力校园创新劳动教育,开展了包含种植、堆肥、养护、美食等不同主题的食农盒子课程,将“食农盒子”(种植工具包)送入广州100所学校、1000个家庭,让城市孩子从小亲近自然、学习绿色低碳理念。

sdgs产业规划大师(环境教育)

为响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助力碳中和发展目标、探索多元、趣味的环境教育路径,岭南基金会发布了首款聚焦碳中和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桌游《sdgs产业规划大师》。

以产业规划和碳治理为主要内容,将产业转型、可持续发展城市、绿色消费观、气候保护行动、搭建生态友好型社会等可持续发展重要目标以桌游的形成呈现。激发青少年接触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热情,提供充足的讨论空间,让青少年多番见识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目标。紧密贴合“教育创新-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的模式,为青少年可持续发展公益实践提供新范式。

城乡图书漂流行动

岭南基金会发起的“城乡图书漂流行动”是为了培养孩子爱惜图书、资源再利用的良好美德,让孩子践行随手公益,学习关爱他人,并呼吁更多学校、企业成为“联合发起单位”,发动更多的城市学生家庭捐赠闲置图书,关注乡村阅读环境,让远在乡村的孩子们也能享受阅读的乐趣,徜徉知识的海洋。

“为爱奔跑”青少年马拉松

“为爱奔跑”青少年马拉松活动,是岭南基金会携手华师外校及多方爱心伙伴共同举办的一项集体育、德育和公益事业于一身的体育活动,现已成功举办三届。用行动践行慈善的力量,将公益慈善活动在校园里持续开展下去,让师生们形成关爱他人的自觉,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通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促进青少年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健康成长。

融合课堂

“心”陪伴融合课堂项目是岭南基金会联合华外ihp国际高中和心职教,一起发起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旨在为ihp学生与心职教学员打造一个共同陪伴、协作实践的融合课堂,通过园圃护理课程为载体,建立学生之间的情感链接,帮助其在生动有趣的小组活动中树立个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积极的群体价值取向,帮助学生们建立健康的互助朋辈支持网络,并潜移默化中进行慈善教育和公益理念推广。

敬老爱老(志愿服务)

倡导青少年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推动学雷锋与敬老爱老活动常态化,调动大家参与志愿活动积极性,用实际行动续写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志愿书章”,全力推进青年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慈善义卖

为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社会责任感,以爱心义卖主题为主线,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场景为背景及切入口,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而展开的活动。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慈善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作用。

乡村音乐教室

通过城市的师生筹集音乐教室建设资源,并完成落地,让乡村的孩子们能够在音乐教室里获得音乐的启蒙,打开自己的眼界。有效的发挥音乐教室的作用,让村里的乐娘和孩子们有精神上的寄托,让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得以传承并推广出去。

爪萌星球(流浪动物救助)

社会中流浪动物数量的不断增加,给社区安全与卫生带来一定隐患。随着社会对流浪动物保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岭南基金会与星巴克宠物友好门店共同发起“爪萌星学校”项目,通过在星巴克宠物友好门店举办主题线下活动,结合基金会资源进行线上宣传,向宠物友好门店消费的顾客、门店所在的社区居民传递文明养宠理念、关注社区流浪动物保护议题,以领养代替购买。

乡村振兴

岭南基金会长期致力于乡村困境群体的关怀与教育扶持等领域,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与当地政府共同协力组织兜底关爱服务模式,用公益慈善之力推动南粤乡村的全面振兴发展。积极为乡村困境青少年儿童赋能,促进乡村教育公平发展,链接多元主体,通过可持续公益赋能项目,惠及各个不同领域群体。

“芳满人间”乡村振兴行动

▲(道路建设)乡村振兴专项基金:用于该地区的道路修建,改善交通淤堵,推动村容镇貌升级,乡村产业有序梯度转移,有效助力该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乡村关爱基金:精准开展“一老一小”特殊群体关爱帮扶行动,用于辖区内80岁以上高龄长者的健康关怀、困境儿童的教育扶持等。

岭南幸福书屋

通过“一村一书屋,一乡一传承”的模式,以幸福书屋为载体,立足乡村,与在地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具本土元素的阅读空间,并结合乡村特色资源,开展系列文化教育活动,加强城乡互助,逐步建立起以书屋为平台的社区营造体系、公共文化空间,重新发现乡村价值,激活乡村的文化生命力,助力乡村教育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服务现已覆盖全国九省60多个地市。

童绘盒子(乡村美育)

项目通过为乡村小学的每个学生提供一个“童绘盒子”、开展一场教师培训、支持一个美术课程,促使乡村学生获得美术教育,培养乡村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传递美的能力;同时联动城市的美育资源下乡,重构乡村在地美育体系,为乡村美育引入更多元素,支持乡村小学开展美育教育,形成长效帮扶机制。到现阶段为止,已有5500个“童绘盒子”(美育工具包)送达全国各偏远欠发达地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心启之旅”盒子(乡村儿童身心健康教育)

关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联合多方力量,通过公益帮扶项目,建立长效教育帮扶机制,让乡村儿童接受系统的身心健康教育。通过“绘本阅读+设计创作”的盒子课程,让孩子们在趣味中学习心理知识,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提升情绪管理及积极的心理品质,建立积极的自身认知和人际关系。课程具有趣味性,形式生动活泼,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能让孩子们在轻松中获得教育,在快乐中获得成长。

特殊群体关爱

进一步完善特殊群体关爱服务体系,积极联合社会各方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行动。呼吁社会更多地关爱与呵护该群体及其背后的家庭,感召更多的公益机构、志愿组织和志愿者用实际行动为特殊群体及其家庭提供服务,共同努力增强该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并对特殊群体叠加多种关爱模式,加强关爱帮扶力度。

牵手行动(女童保护)

为积极响应省民政厅开展“牵手行动”,营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和困境儿童的良好氛围,“牵手行动河源组”组长单位岭南基金会携手共青团河源市委员会、河源市亮点志愿者服务中心,在东源县瑞康儿童康复中心开展关爱“两类”女童(精神残疾、智力残疾)活动,助力推动乡村困境儿童健康快乐的全面成长。

关爱红棉老兵

岭南基金会彩基金关注退役老兵的生活与需求,链接资源,协力助困,缓解困境老兵的压力,倡导社会的共同关怀、爱与尊重。

关爱“城市美容师”

岭南基金会彩基金通过链接资源,携手众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在传统节日与环卫工人节为“城市美容师”献上慰问与关怀。与此同时,通过“牵手成长”夏令营,关注环卫工人子女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助力环卫工人家庭在广州更好的适应与生活。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