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布局
综述
2008年10月1日,马鞍山市博物馆开馆运营,馆舍建筑面积近11000平方米,其中展陈面积3000平方米,影视厅面积400平方米,休闲辅楼面积3000平房米。该馆分为文明曙光,六朝京畿,人杰地灵,山水诗城,现代文明等5个展馆。
第一单元:文明曙光
远古时期的马鞍山,地跨长江两岸,境内由平原和丘陵组成,地势起伏,水网很多。气候较好、水源多、土地空旷和有较多的自然资源,孕育出的古人类文化。考古发掘证实,早在距今约30万年前,先民们就在这片土地上开启了人文之旅。
第二单元:六朝京畿
公元三世纪初到六世纪末的近四百年间,先后有三国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王朝定都南京,史称六朝。马鞍山地区作为当时的京畿之地,历代皆有重兵戍守,成为拱卫京师的军事重镇。随着政治中心南迁,北方士族南下,马鞍山地区经济日益繁荣,有很多世家大族,成就了一派京畿繁盛景象。
第三单元:人杰地灵
山川,历史,文化,使得马鞍山地区成为人文之地,历史上名人很多。他们或以文治武功而出名,或以博闻强识而闻名,或以高风亮节而传世。这些英雄豪杰和文人墨客,或生长此乡,或立世此处,或留连此土,或长眠此地,留下了很多文化遗产。
第四单元:山水诗城
马鞍山地区山水秀美,酷爱自然的山水诗人谢朓以“山水都”赞誉这里的山山水水。李白、刘禹锡、苏轼、王安石、李之仪等600多位诗词人在此留下了1100多首诗词、130多副楹联以及各类散文数百篇。当代的“马鞍山中国国际吟诗节”、“中国诗歌节”、“李白诗歌节”等诗歌庆典活动已连续举办二十多年,诗歌理论研究与创作成果很多。诗歌文化氛围成为马鞍山地区最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第五单元:现代文明
当代马鞍山人在发展以钢铁为主的现代工业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了以现代工业为主体,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的发展势头,经济发展跃居全省领先地位,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马鞍山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打造和谐之城,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进步,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10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