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愿景
1、实现民生新闻在新阶段的自我提升、自我转型。
自从《南京零距离》在南京乃至全国异军突起后,以“零距离”为样板,民生新闻栏目在各地电视台纷纷“开花”。湖南台的“都市一时间”、重庆卫视的“天天630”、安徽台的“第一时间”、山东台的“民生直通车”、杭州台的“阿六头说新闻”、湖北经视的“经视直播”等等不胜枚举。这些栏目的出现延伸了民生新闻的内涵和外延,张扬了个性魅力和地域、特色,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效果。但在繁荣的背后也有隐忧,例如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节目内容在强调贴近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低端化的倾向。观众的审美疲劳期正在到来。 以南京地区为例,各台陆续在相似时段开播了《直播南京》、《法治现场》、《标点》、《服务到家》、《新闻地理》等民生新闻栏目,由此引发了本地区以大时段直播、关注本土化市民生活为主体内容的城市新闻“大战”。南京地区知名的民生新闻节目多达10个,播出总时长达500多分钟,仅在17:40-20:00,就有460多分钟,其中的《你好南京》、《新闻地理》、《直播南京》等节目,和《零距离》的播出时间重合,瓜分了城市频道一些收视份额。《零距离》尽管是民生新闻的领军栏目,在这样激烈的市场同质化竞争形势下,也不可避免会遇到越来越小的市场空间。 创新是电视永恒的主题。唯有创新,才能迎接挑战,才能继续担当领跑者的角色。在《零距离》进入到开播到的第7个年头时,有必要进行一次民生新闻的全面升级。
2、推动城市频道品牌及零距离品牌向省域迈进。
“立足南京,辐射全省,影响全国”是该节目努力的方向。一方面,南京地区已经有多档与零距离同时段的民生新闻栏目,《零距离》作为省级地面频道的王牌节目,应该从这样的大战中,“抛开”地域性,至少是不再强调自己的地域色彩。在特定的时期(新中国成立60周年),甚至还要走出省域,在全国范围采编新闻或组织活动。节目改名为《零距离》,可以更直观地让人感受到节目走出地域限制。这方面,业界已有先例,如北京卫视1998年开播的《直播北京》,就改名为《晚间新闻报道》。
在操作层面上,首先,自采节目的题材向全省辐射,一些重要题材要多采用sng卫星直播等手段实现跨省的报道。考虑到节目预算体系可能很难支撑大规模向全省扩展题材,因此要建立一个全省通联网络。这些年来在《零距离》的影响下,全省各地也有很多民生新闻节目,比如镇江的《直播镇江》,常州的《新闻广场》等等,各地培养了大批的民生新闻人才,城市频道将通过网罗各地方台民生新闻的力量来建立通联网络,并用供稿排行和奖励的形式,鼓励地方台积极性。其次,频道的品牌推广体系要向全省延伸,过去重点面向南京的“社区行”、“便民网”、“电影进社区”、“爱拼就会赢”等活动,要向全省尤其是苏南地区推进。
3、在“网络化传播”时代体现传统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同时体现出向“大网时代”的特色。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崛起和迅猛发展,不仅意味着传播技术的提高,更体现了传播理念的革命。我国已经有850多万家网站,1·67亿个个人博客,网络在传播新闻、发表言论方面的功能正在逐步增强。同时,网络现象的自由性、随意性也受到了宣传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传统媒体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互动性、及时性强的特点,吸引网络传播的一些特长,另一方面要敢于“先发制人”,力争引导网上舆论。
升级后的《零距离》将充分体现网络特色。这在城市频道《播播客》研发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首先是形式感,如通过运用首页、搜索、视频、留言板等形式来实现栏目的网络化表达。其次,进一步强化与广电总台网站、知名论坛和门户网站的合作进行自身的宣传推广。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提出并真正实现tv3·0的概念。
网络从web1·0逐步发展到web2·0、并正在迎来web3·0。比尔·盖茨打破了“微软不谈web2·0”的格局,认为web3·0可能是一种更有效的商业模式。于是,有很多人在诠释web3·0是什么样子。专家表示,web1·0的本质是信息的联结,web2·0的本质就是互动,它让网民更多地参与信息产品的创造、传播和观点的分享,但它的缺点是没有体现网民劳动的价值,所以2·0很脆弱,没有太多的商业价值。而web3·0是在web2·0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更好地体现网民的劳动价值,实现价值的均衡分配。更重要的是,“传者”和“受众”的界限开始模糊起来。
与互联网走过的这三大阶段一样,电视也正在走三大阶段,tv1·0是单一的终端显示器,电视观众只能被动地、单一地接受信息,这也是我国电视节目主要形态;tv2·0开始实现电视与电视观众的交流、互动,把电视和网络进行有效结合,表达观众意见,这是我国数字电视的先进形态;那么,tv3·0作为我国电视的未来形态,它着重强调的是在海量信息中为观众定制个性信息,从单一的电视媒体向多种媒体和传播方式进行跨越,把“传播组织”和“个人”的界限模糊化。
我国还处在从tv1·0向 tv2·0迈进的时期。这个时候我们就提出tv3·0的理念,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确立一个更值得追求的目标。
我们认为“可以操作的”tv3·0,大致有以下特征:1、强化新闻评论,多种观点多元展示,同步互动。除了个性主持人,还将请入新闻评论员、意见领袖、特邀嘉宾、场外观众参与意见和观点表达,特别节目及周末节目中还将引入场内观众。2、线上线下整合传播,节目和活动并驾齐驱,形成复合空间的强势传播。例如面向全省尝试的“零距离公众服务大奖”,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直播活动“解放日”等。今后这些活动都要注意网络推进,体现整合传播的特点。3、传统媒体调整自己的生存方式,质量评估也将侧重于网络影响力。从2007年开始,业内已经开始开展“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省级卫视评选活动”,每年都有《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出书成集。升级后的《零距离》将争取“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电视栏目”称号。
从历史上看,“零距离”大致经历了三大阶段:tv1·0时代,用平度视角关注百姓生活、家长里短(2002年元月1日之后);tv2·0时代,提高舆论引导力,加强节目互动性(2004年8月12日之后);tv3·0时代,即“新媒体网络化传播时代电视节目新形态”,从这次升级开始。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