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东晋南朝
317年,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初建东晋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欲在正南门宣阳门(今中华门)外监理双阙,以示皇权至尊。丞相王导深知东晋草创,不宜大兴土木,于是请晋元帝乘兴出宣阳门,南眺牛首,两峰对峙,十分壮观,趁机劝喻元帝:“此天阙也,岂烦改作!”元帝欣然打消兴建双阙的念头,称牛首山为天阙。
唐宋时期
唐代,牛首山“与西北之清凉、西南之峨眉并为圣道场地”,是最负盛名的三大佛教名山之一。643年,唐贞观十七年,被誉为“东夏之达摩”的法融禅师受禅宗四祖道信的点拨,在幽栖寺北岩创立茅茨禅室,授徒传法,创立牛头禅宗。牛头禅是印度禅真正中国化的开始,牛首山也成为中国禅宗的重要起源地之一。774年,唐大历九年,又添建宏觉寺塔,民间称为唐塔。相传是唐代宗李豫感梦“修峰顶七级浮屠”而建。943年,安葬南唐先主李昪及其皇后宋氏的“钦陵”和中主李璟及其皇后钟氏的“顺陵”并称南唐二陵,是五代十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位于牛首山南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清时期
1436-1449年,明宣德八年四月,著名航海家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明正统年间佛窟寺更名为弘觉寺,属金陵次大刹,归大报恩寺所统,为明代南京的八大国寺之一。
近现代时期
民国时期宏觉寺又更名为普觉寺。1993年,高僧宏成法师决心重建宏觉寺,因感原址多已破坏,将新寺地址选在祖堂山原幽栖寺遗址旁,寺名仍为宏觉寺。2008年7月,装有佛顶骨舍利的铁函,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长干寺地宫出土。2010年6月12日上午9时15分,在南京栖霞寺,密藏千年的“佛顶真骨”重现世间。2010年,经宗教和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佛教和文物界研究同意,确定在牛首山遗址公园里建地宫安奉佛顶骨舍利的意向。
2011年9月,江宁区政府完成了《天阙藏地宫,双塔出五禅——牛首胜境》创意策划概念方案。到此,确定了佛顶骨舍利安奉的地点与方式。2015年10月27日,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供奉大典在南京牛首山隆重举行,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同期落成开园。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