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织金在新、旧石器时代即有原始人居住,史书称僚、濮、普。僚又称獠、鸠僚、革僚、葛僚、犵佬等,即仡佬族;濮又称卜,即今之布依族。
2、织金,夏属“梁州江外之南域”,商、周属鬼方,春秋战国时北部属夜郎国,南部为牂牁国,中部为仡佬蛮王巴瑞部落世居,汉史统称“南夷”。秦二十六年把瑞后裔羁縻建汉阳县,史称羁縻王,至南朝齐、梁结束。
3、唐贞观十五年(641年),置普宁州(辖今织金县南部及普定县);龙朔三年(663年),比楼(亦称毗那)内附;总章三年(670年),以其地置禄州、汤望州;天宝元年(742年)置晖州(《旧唐书》称“腪州”),皆羁縻州;会昌(841-846年)中,封普里渠率为“滇王”,旋改“普宁郡王”。
4、五代战乱时期,比楼后裔主色东征矩州(今贵阳),在石人山创石人部落,史称“罗氏”;至五代末,则额窃号“罗氏鬼主”,史称“罗氏鬼国”。
5、乾德五年(967年),宋太祖赵匡胤封罗氏鬼国君长普贵(仆夜)为矩州(贵州)刺史,原比楼部史称毗那国,据《桂海虞衡志·蛮马》:“蛮马出西南诸蕃,多自毗那,自杞等国来。”
6、元十七年(1280年)九月,罗氏鬼国亡,改为顺元路,置宣慰司;大德七年(1303年),为磨玻、雷波、高桥、市北洞等处长官司。
7、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置贵州卫,改顺元宣抚司为贵州宣抚司;洪武六年(1373年),改贵州宣抚司为宣慰司。毗那为水西13则溪中的陇胯、的都、朵里、阿架4则溪,隶属贵州宣慰司使亲辖。
8、《明史》称“织金”,据《方舆纪要》载:“天启三年(1623年),黔抚王三善逼大方,安邦彦窜入织金,既而三善为贼所诱,邦彦遂复炽。”崇祯九年(1636),在凤凰山侧建比喇(毗那)石城。
9、康熙三年(1664年)十一月,吴三桂平水西;四年,改土归流,置比喇军事大镇;五年(1666年)以比喇地建平远府,属贵西道,道台驻平阳城(即平远府城,今县城);二十三年(1684年)正月,改府为州,改镇为协,先属威宁,后属大定。
10、民国二年(1913年),平远州改为平远县,属贵西道;民国三年(1914年)元月十二日,沿用明代之“织金”,平远县改织金县。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