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照一中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历史沿革

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十三年(1924年),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创建,初名为日照县立初级中学。

1926年,县中教学楼建成,学校占地总面积24000平方米。

1932年春,中共日照县委在县中建立了党支部。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秋,县中被迫停学,师生解散。

1939年3月,县中迁至城西山字河村复课,由县立改为省立日照初级中学,三个月后再次停学。

1941年秋,流亡的山东省第六联合中学转移到日北街头镇罗家丰台村(今属五莲县),县中部分学生暂时在该校借读。

1943年,县中在日北街头镇挑沟村(今属五莲县)继续复学。

1945年,抗战胜利后,滨中专署在日照设立滨中中学。

1946年3月,在青岛恢复日照县初级中学(群众称“日照临时中学”),租赁大连路2号、5号和江苏路91号三处校舍。

1946年7月,滨南中学与滨中中学合并,学校更名为滨海中学,不久,滨海公学也迁至日照,同时四个普通中学班并入滨海中学。

1947年1月,校址迁到城南丁家楼村;8月,由丁家楼转移到城北申家坡。

1948年2月,滨海中学停办。

1949年6月,日照县临时中学停办。

建国以后

1951年,经山东省文教厅批准,在涛雒镇设立“山东省日照中学”。

1954年,学校由涛雒迁至日照城北郊的校址。

1956年,学校更名为“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

1958年,学校首次招收两个高中班,成为日照第一所完全中学,学校规模发展到二十四个班。

1959年,学校被省人民政府确认为省属重点中学。

196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

1963年,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单位。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教学活动完全停止,学校遭受严重破坏,1968年逐渐复课。

1970年,学校恢复,更名为“日照县城关中学”。

1977年,学校复名为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校名,同年被认定为山东省首批办好的十九所省属重点中学之一。

1980年,学校每年招收六个高中班、两个初中班,学制均为三年。学校使用全国统编教材,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

1987年,学校被评为“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

1987年12月,建立了中共日照一中委员会。

1991年,学校被评为省青少年工作先进单位。

1992年,学校实行了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校内结构工资制、绩效考核制。

1994年,学校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和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1999年,学校被评为山东省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

2000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试验学校。3月,日照市教委批复了《日照一中关于在新市区创建分校的请示》,同意在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建立分校。7月,与原岚山一中联合办学,成立了日照一中岚山校区。

2001年4月28日,日照一佳合作学校(日照一中东校区)奠基仪式在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建校校址举行;7月正式开工。学校占地243亩,规划建校投资1亿6千万元,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2002年8月,日照一佳合作学校(日照一中东校区)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一中本部当年升入高三的700余名学生迁入,成为首批入读东校区的学生。9月1日,300名首届三年制初中学生入学。

2006年,学校被评为省级教学示范学校。

2007年3月,根据岚山教育和学校发展的需要,终止与原岚山一中的联合办学,日照一中岚山分校更名为“日照市岚山区第一中学”。

2010年,学校担任鲁东半岛城市高中联盟轮值主席学校。学校被确定为美国加州大学生源基地。

2011年,学校获得复旦、浙大等名校招生推荐资格。学校被评为“中国百强中学”。学校提出构建“和·容”文化,用文化引领学校提升办学境界。

2012年,学校连年获得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招生推荐资格。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平安和谐校园”。

2013年,学校蝉联“中国百强中学”并获最佳素质教育奖。学校提出“办名校、聚名师、育英才”的“一中梦”。

2014年,学校与莒县人民政府合作办学,创建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莒县校区(莒县文心高级中学)。我校首届国际班学生毕业。

2014年10月,学校成功举办建校90周年庆祝活动。

2015年1月,朱先亮同志任日照一中校长、党委书记。

2016年12月,傅强同志任日照一中校长、党委书记

2016年12月,学校被评为2016年度“省级文明单位”、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山东赛区“金牌学校”和“优秀组织单位”。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