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1.设计者刘乐一等2.设计时间1985年2月3.关于山东大学校徽的说明(1)图案核心以汉字“山”、“大”为设计基本元素,运用现代变形手法进行变化,具有易于识别的特征。标志简洁、明快,便于制作和传播。校徽图形线条曲直结合,刚柔相济、稳中有动,向上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富有现代感和节奏感,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丰富的想象空间。(2)整个图案对称、稳定、平衡,富有大家风范、名校风采。图案上部“山”字是中国象形文字“山”的变形,富有中国文化特色。“山”字变形具有上升态势,寓意山东大学不断发展,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底部是“大”字变形,像浩瀚大海,寓意学海无涯。“山”、“海”一体,极易使人联想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表现山东大学师生勤奋求知,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同时又强调“山之魂,海之韵”的大学文化。(3)“山”代表泰山,“海”代表黄海,寓意山大地理位置:东临黄海,南望泰山。(4)图案中心部分又像大海中的灯塔,寓意在知识的海洋中,山东大学像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引领莘莘学子学海泛舟,为莘莘学子指明人生旅途的方向。也可理解为山东大学“引领文明进步”的历史使命。(5)“1901”表明山东大学创建时间;“山东大学”四个字采自毛泽东同志给高亨教授的信;外环中“shandonguniversity”是“山东大学”的英文翻译。(6)山东大学校徽的色彩用山东大学主色调——山大红。 |
精神文化
校训
学无止境 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可以参考清人方东树《昭昧詹言·通论五古》:“学无止境,道无终极。”此处的“学”,不仅仅是指知识和技能的追求,更包含了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气有浩然”出自《孟子·公孙丑》:“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大义大德造就的一身正气,体现了孟子所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
校训“学无止境,气有浩然”,是以永不满足的执着精神激励广大师生在学术和人生的历程中勇于登攀,不断追求文化知识、技术能力、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完,美境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较之于此前所使用的“气有浩然,学无止境”,更加体现了价值取向,更加符合音韵平仄的要求,更加琅琅上口。
校歌
词/成仿吾原作 集体修改曲/郑律成东临黄海,南望泰山,这里是我们追求真理的乐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薪火传,学子要与前贤比肩。为天下储人才,放眼五洲;为国家图富强,求索万年。要志向远大,气养浩然;学无止境,不畏登攀。奋斗啊,奋斗啊,为了中华民族崛起;奋斗啊,奋斗啊,为了人类美好明天。我们是崇实与求新的朝气勃发的青年! |
校风
崇实求新
“崇实”是山东大学一贯的追求和山大人的基本特征。山东大学是近代中国最早按章程办学的高等学校,在创办时就注重实际、务求实效。1901年的《山东大学堂章程》第一章第一节明确提出:“实事求是,力戒虚浮”;第一章第七节明确提出:“大学堂首贵崇实”。
“求新”出自《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求新就是要与时俱进,发展社会文明,引领时代潮流,从而体现大学的本质特征。
社团文化
舞灵舞蹈协会
舞灵舞蹈协会是山东大学体育学院(威海)指导、活动内容以街舞为主的校级文体类社团。舞灵舞蹈协会在体育学院(威海)的指导下,不断发展壮大,多次参与到学校活动的协办、演出及比赛中。舞灵一直以“传播街舞文化,丰富校园生活”为目标,重视每一次表演的机会,为大家带来一场场视觉盛宴。
明德国学社
明德国学社成立于2011年,于2019年与锦瑟汉服社合并。社团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指导,以“崇仁尚礼,继道明德”为宗旨,以“立足国学社团,弘扬中华文化”为目标,以“坚持红色先进思想、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明德国学社由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学组成,设有秘书处、宣传部、学术部、点朱部、组织策划部等五个部门,共同推进社团的创新发展。社团依托传统文化知识讲座、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传统服饰走秀等品牌活动,促进同学们交流学习历史、诗词、汉服、民乐等国学相关内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校园文化建设,辅翼“大思政”教育。
天文协会
天文协会始于山东大学威海天文爱好者协会,于2004年底成立,并在2011年与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天文科普与研究团队进行整合,最终更名为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协会。协会的宗旨是培养会员的天文兴趣、提高学生的天文素质,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向广大公众普及天文知识,并在此基础上着力培养有志于从事天文科研、教育与科普事业的青年学子。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