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动
科学研究
园艺盆景
1978年,上海植物园(筹)成立盆景研究室。1979年,上海植物园的海派盆景赴联邦德国参展,获得金牌2枚。1980年,上海植物园的庭院布置和盆景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展览会上获得大金奖和4枚银奖,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又获得外国展览荣誉奖第五名。1982年,上海树桩盆景风格研究课题通过专家鉴定,使海派盆景跻身于全国五大盆景流派之列。2020年3月,上海植物园海派盆景获批徐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截至2000年,上海植物园的园艺作品在国家级展览会上获奖86次,在国际级展览会上获奖98次。
专利技术
截至2013年,上海植物园共获专利6项、国家级奖2项以及上海市科技进步奖4项;发表论文150多篇,主、参编专著5部,参编国家和地方垂直绿化技术规程2项;选育牡丹、月季、茶花及木瓜海棠新品系30多个。
学术交流
至1990年,上海植物园曾派人或携带展品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埃及、英国、法国和香港等14个国家和地区展销、考察,有15批外国代表团来园进行学术交流,并与日本大阪、美国旧金山等友好城市交换菊花、山茶、梅花、牡丹、樱草、鸢尾、槭树等植物。这些活动增进了国际间的友好交往,促进了科研事业的发展。科普活动
2007年起,上海植物园每年春季都会举办“上海花展”,展出上海本地和从中国内外引进的精品花卉。此外,年初的跨年花展、迎春花展,夏季的蔬果展,秋季的盆景展,以及穿插期间的各种专类花展,也是上海植物园定期举办的花展。
2009年,上海植物园首次开展“暗访夜精灵”活动,面向亲子家庭推出夜间自然观察、探索等项目,此后每年开展,成为上海植物园的科普品牌。2016年,上海植物园将“暗访夜精灵”活动进一步推向社区,并从2017年起开始尝试辐射至国内其他地区。2018年,该活动被列入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2009年,上海植物园加入上海市二期课改基地。2011年全年,以丰富中小学生课外科普教育活动为目的的二期课改项目,安排活动近20次,接待师生团队3000人次。
2023年5月7日至6月10日,上海鸢尾文化节在上海植物园举行。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