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642年 崇德七年,伊拉古克三呼图克图、戴青绰尔济率西藏使团到达盛京。
1643年 崇德八年,二月癸未仲春始建寺。同年皇太极崩,顺治帝继位。
1644年 顺治元年,在建。同年满清入关。
1645年 顺治二年,乙酉六月仲夏告竣。
1743年 乾隆八年,乾隆皇帝御书“金镜周圆”匾额(今佚)
1778年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亲临法轮寺礼佛,并留下御制诗文。
1783年 乾隆四十八年,乾隆皇帝亲临法轮寺礼佛,并留下御制诗文,谕敕封为“满洲喇嘛庙”。
1805年 嘉庆十年,嘉庆皇帝东巡盛京至法轮寺拜谒并留下御制诗文。
1818年 嘉庆二十三年,嘉庆皇帝东巡盛京至法轮寺拜谒并留下御制诗文。
1829年 道光九年,从礼部侍郎凯音布之请,重新整修法轮寺。并东巡盛京至法轮寺拜谒并留下御制诗文。
1900年 庚子之乱。
1905年 日俄战争爆发,北塔法轮寺受到战火摧毁,寺内所珍藏的上百部经卷和佛龛、法器遭到严重毁坏。大殿隔扇及供桌、大经柜及柜内108部经文全部被焚毁。
1921年 随着北塔法轮寺日趋残破,寺院成为沈阳市民自发停放棺椁的场所。寄放贫民百姓的棺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解放前。
1937年 伪满康德四年,重新修缮。
1949年 新中国成立,后由沈阳市民政部门将北塔法轮寺内的寄骨进行火化,它也恢复了以往的一些宗教功能。但那时的北塔法轮寺已残破不堪。
1959年 北塔法轮寺归沈阳市民政局管辖,不久便将残存的钟、鼓楼拆去,
1962年 1月被沈阳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后十年动乱期间,大殿内的佛像被推倒,再次恢复寄存骨灰的职能。
1984年 时任市长李长春号召文物大开发,国家拨款对北塔进行维修,并在原址进行了修复,并重塑了部分佛像。
1987年 10月正式对外开放。
2002年 7月经辽宁省宗教事务局批准,法轮寺正式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并礼请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理塘长青春科尔寺第九十三代住持——第四世夏坝活佛出任住持,还将藏地很多殊胜的法事、法宝带到北塔,使北塔法轮寺重新恢复了生机,风采更胜往昔。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