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名
上海市比乐中学校名取自爱国教育家、复旦大学首任校长马相伯先生于1930年为中华职教社礼堂的题名——“比乐堂”。“比乐”一词,源自《易经·杂卦》。“比”字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一个卦名。《易经·比卦第八》(原文:“比:吉。”)指出:“比”卦象征亲密无间、相亲相辅、团结互助,预示着吉祥。《易经·杂卦》原文所述的“比乐”意指“‘快乐’是‘比’卦蕴涵的意义”。
因此,用“比乐”两字作为校名,就是要做到“五育并重,乐育英才”的意思。
精神文化
文化精神
追求真理,探索真知,崇尚真情,完善真我
办学特色
在群体交往合作中实现比优乐学、自主发展
办学理念
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建设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先进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完中,让高品质的中学生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让高品位的专业生活激发教师自我更新,让高雅的学校文化与高尚的城区文明共同发展。学校的培养目标:使比乐中学的学生成长为“自觉主动、追求高尚”的当代新人。
校训
五育并举,乐育英才
校风
团结、奋进、求实、创新
教风
敬业、勤业、精业、乐业
学风
勤奋、刻苦、踏实、主动
校歌
《比乐校歌》
校标
双手万能,手脑并用
校刊
《成长》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