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
以正确的“学生观”指导班主任工作,不仅符合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由依赖性向独立性的顺利过渡。
而且有利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正确发挥,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使学生的自我管理渗透到学校工作、班级工作的角角落落,既有利于从根本上解放班主任。
使班主任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抽身出来,将班主任工作的中心逐渐转移到学生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上来,有更多的精力去备课上课。更为主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社会输送优秀的建设者。
具体说:
1、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得到有效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要求学生在班集体中增强自我的责任感,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操作过程中,逐步使学生改他律为自律,使外在约束转化为内在需要,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2、让学生个性得以很好发展。这一模式的正常运转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主自为。他们在班级开展系列化的教育活动中共同参与班级各层次的管理,并担任满意的角色,班级给他们提供了锻炼能力的舞台,创设了成功的机会。学生的个性得以健康的发展。
3、团结和谐的班集体使学生生命个体的知、情、意得到全面发展。班级人际关系融洽。班级中已没有孤立者,学生在班内的自我感觉良好,同学们在关心集体的同时,也亲自体会到来自集体的激励和温暖。
4、培育好学氛围,发挥主渠道最大效应。由于这一模式使班级充满民主空气,学生很少有压抑感,班级各要素的和谐组合,开发了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发展。学习环境的优化使同学们在学习上有创新意识,各抒已见,班级成绩稳步上升。
5、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大加强。班级管理逐步由班主任管学生转变为学生依靠集体力量进行自我管理。人人成为自我锻炼、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班主任的舞台逐步从前台转到后台,工作效益得以提高。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