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汕头市聿怀中学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汕头市聿怀中学办学历史

汕头市聿怀中学

办学历史

建国前

1877年的中国,正处于鸦片战争后的晚清时期。粤东地区,科举盛行,风气闭塞,尚未倡办学堂。学生读完小学之后,大多无从升学。于是,英国基督教长老会潮汕总会共议创办中学。聿怀中学随应运而生。学校虽然“舍不过一,生不过数十”,设备简单,但却是粤东地区最早创办的中学之一,“树岭东先声”。

1877年,英国传教士汲约翰筹建校舍一座于张园前之长老会围墙内,可容学生数十人。校舍落成,即行开办。校长一职,由汲约翰博士兼摄。此即聿怀中学之前身。

1879年,聿怀聘白威廉先生专任校长,学校虽学额无多,设备简单,然已树岭东设立学校之先声。迨1913年,乃另择校址于汕头市崎碌吴家祠后,购地二十余亩,建筑新校舍一座,可容学生六七十人。当时汕市之中学,鲜有可与伦比者。1915年,新校舍落成,即行迁入。是后得侯乙初、吴国维两位贤牧之助,校务发达,造就益多。

1919年,随着反帝反封建运动的高涨和教会政策的变化,聿怀停办,聿怀归并于汕头华英学校。1925年,华英因故停办。于是中华基督教会汕头区会,遂通过恢复聿怀中学之议案。并举派校董十三人,组织校董会,筹划进行。1929年秋,聿怀中学遂告复活,委任陈泽霖为校长。1929年,中华基督教会汕头区会决定复办聿怀中学,由侯乙初任董事长,组成十一人校董会,聘请陈泽霖任校长,开始了中国人自己办聿怀的历史。经陈泽霖校长和校董会成员奋力拼搏,聿怀先后获准开办初中部、高中师范科、普通高级中学。

1932年,初中部奉准立案。1933年,奉准开办高中师范科。1934年,奉准改办高中师范科为普通高级中学。1935年6月,高中奉准立案。1937年,正当聿怀人图谋更大的发展之时,抗日战争的烽火延及潮汕,学校不得不搬迁。为给学生寻找一方“可以放得下书桌的地方”,陈泽霖校长四处奔波,风尘仆仆地亲自下乡寻觅、考察,终于在揭西县五经富找到一所停办的学校,暂借办学。为解决战时办学经费,他不畏舟车劳顿、风霜侵袭,有时日行近百里,居无定所,食无定时,远赴海内外募捐,终使学校得以支撑。山沟里的聿怀中学,教室和宿舍全是用竹竿和草席临时搭起的棚子,白天师生们在这些“天然的课堂”上课,敌机来袭,教师便采取“游击战术”,拉起各自的学生,提起小黑板,躲进山洞,在飞机的轰鸣声中席地而坐,继续上课。晚上,教师和学生则在自制的豆油灯下备课、学习。天上繁星点点,人间油灯盏盏,星光与灯火相映成趣,平添山乡一景。教师和学生虽处穷乡僻壤之地,无论生活之如何压迫,教育、学习之志始终不渝,勤勤恳恳,夙夜匪懈。

1945年秋,倭寇投降,国土重光,该校即迁回汕头复课,暂假外马路花园内西教士住宅贝理学院淑德女学及男女医院为临时校舍。1946年7月,陈泽霖校长赴美留学,乃聘任卓效良先生为代理校长。卓校长经一暑期之努力,始于是年九月迁回原址上课。在学学生,为数一千一百余名,教职员逾六十人。而二年来高中毕业生升学者,亦达六七十人。校誉日隆,社会共识,培育出包括专家、院士、将军等在内的大批人才。

建国后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聿怀继续蓬勃发展,以其师资力量和严谨治学的校风、优良的教育质量名闻粤东。

1953年,聿怀更名为“汕头市第三中学”。自此,虽经历任校长呕血奋争,但因其教会学校的前身,而每每成为整治的重点,元气与日俱衰。

1985年2月2日,学校召开了有历任校长陈仲豪、陈衍之、张思明、陈鹤鸣、廖烈南等参加的征询会,会上大家一致赞同恢复校名,遂上书市教育局、市政府,得到时任教育局长黄海同志支持。同年3月16日汕头市政府下文同意恢复聿怀校名,并由时任市委常委的陈厚实同志亲自在全校师生员工大会上宣布这一决定。自此,三中成为历史,聿怀翻开了她新的一页。

恢复校名后,在杨子权校长的带领下,聿怀乘势而上,高举“和衷共济,光大聿怀”的旗帜。对内,把聿怀的教育教学发展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摆到议事日程,一心一意抓教学,全力以赴打造校风;对外,广泛联络聿怀(三中)海内外校友,得袁经纶、陈有汉等诸位校友襄助,经十余年栉风沐雨之艰苦奋斗,先后建成初中教学楼、高中教学楼、陈有汉科学馆、有汉楼、有汉文化中心诸楼校舍,而于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等亦日趋完备,遂于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嗣后,聿怀着力内涵发展,教育教学质量逐步位居潮汕前列,以校风和教育加工功能强名著粤东。初中部更长期执汕市各校之牛耳。

1985年,旅美校友郭经纬先生联络校友募集几千美元捐建初中部教学楼;整幢“有汉楼”系陈有汉先生捐50万(港币)建成。

1993年春,陈有汉先生又捐资50万设立“陈有汉奖教奖学基金”。

1994年,学校为申报省一级学校而拆“西楼”兴建科学馆,陈有汉先生、袁经伦先生又一次在盘谷银行二十八楼宴会厅召开校友大会,陈有汉先生即席捐资港币100万。当陈有汉先生得知科学馆建设实际耗资190多万,剪彩时又带领一班朋友再捐资203万。为了迎接聿怀校庆120周年,为了完成聿怀校园的最后改建工程,

1996年陈有汉先生又再次捐资150万港币兴建“有汉文化中心”。在捐资兴校中,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聿怀原校董官逸民兄弟的后人官知节校友一听说聿怀恢复校名,百废待举,随即承诺候他的大华路祖业变卖后将他份下的款项捐献母校,几年后,他将变卖房产的款项转交至郑林坤校长手中。著名军旅作家徐国腾是聿怀的校友,他写作的《地道战》、《破袭战》等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

1999年,郑林坤校长继任,秉聿怀传统,扬先贤宏志,高扬“崇尚科学,追求创新”之旗帜,着力打造“品牌聿怀、和谐聿怀、人文聿怀、精致聿怀”,信息化遍及校园,建成汕头市第一所实现新“三机一幕”进每一间课室、办公室之学校,信息化特色卓现,乃于2000年被评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2年,因应学校规模化发展之需要,学校实施初、高中分离,创办聿怀初级中学。至此,聿怀发展为包含聿怀初级中学、聿怀中学两个学校84个教学班,名师荟萃,学生近5000人的“大聿怀”。而聿怀高中教育之质量亦突飞猛进,连年稳居全市“五虎将”行列,成为潮汕学子梦寐以求之学苑明珠。学校之独特的教育精神——聿怀精神也初步形成。2006年,为谋新发展,聿怀申报了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可以想见,未来的聿怀,必将更加绚丽多彩,未来的聿怀,必将实现新的跨越发展。

2000年,学校实现了第三个六年规划,构建起了民主和谐、快乐求学、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精品特色教育体系。

2002年,因规模化发展需要,学校实施初、高中分离,与汕头航空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创办“聿怀初级中学”。

2006年,徐国腾校友因病逝世,临终前嘱咐子女将自己的所有版权费捐献给母校,支援母校建设。款款母校情,长留聿园。今天,走进聿怀教学楼,几乎每一个教室的前面,都有一个牌匾,刻着“某某校友”捐建,这已经成为聿怀中学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聿怀校友感恩母校、回报母校的拳拳之心、殷殷深情,成就了一段段传奇、佳话。

2000至2007年,学校高考成绩连续8年进入汕头高考“五虎将”行列,先后有500多人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著名学府。

2008年,为适应聿怀中学规模化发展的需求,吴海洋出任聿怀中学校长。吴海洋校长带领学校教师,以“建设最具发展力的国家级示范特色名校”为目标,开始实施“以名校眼光与战略思维谋划学校新发展”的学校发展新战略;在聿怀始创的“教学发展与评价中心”、“聿怀大讲堂”、“学生潜能开发课程”、“开放教育”等现已经成为引领素质教育额度新航标。

2009年,聿怀中学大洋校区竣工,并投入使用,2012届新生成为大洋校区第一届学生。

2007年9月29日,广东省汕头市聿怀中学将迎来建校一百三十周年华诞。

2022年7月,聿怀中学与汕头航空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期结束,聿怀中学9月份将复办初中。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