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考古
1983年一1993年,湖北省、地、市博物馆考古队,先后在石家河遗址进行多次试掘,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师生在这里进行考古发掘实习多次,发掘文物万余件,该地出图文物经过整理后,分别在湖北省、地、市博物馆陈列展出。荆州博物馆有一个专门的石家河遗址出土文物陈列室,陈列出文物数千件。荆州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从该地发掘的文物是陈列文物的几倍。
1984年8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石家河遗址出土的陶塑人和陶塑象等系列文物,被湖北省博物馆选送到故宫博物院参加《全国出土文物精品展览》。
附有稻壳的土块——记载长江流域水稻种植起源史。1954年11月,石河镇农民兴修石龙水库干渠,在土城村罗家北岭发现了“石家河遗址”。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器与陶器,还有骨器与蚌器。特别重要的是,在遗址里出土了一些附有稻谷壳的烧红土块,经当时的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丁颖教授鉴定,认定为“粳稻品种”,取名“石河粳稻”,并在1959年《考古学报》第四期发表学术论文,认为“石河粳稻”为研究长江流域水稻种植的起源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土陶象——见证五千多年前石家河附近有大森林有象群在活动。1955年,考古工作者在“石家河遗址”发现一座古老的土窑址,出土了陶象、陶熊等陶制动物百余件。其中陶象全国尚为首次。专家推论:在五千年以前的石家河一带有大森林的存在和象群的活动,否则,当时的人们不会凭空塑造出如此生动的陶象来,它为研究天门地貌的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陶祖——父系氏族社会对男性崇拜的物证。“石家河遗址”出土“石祖”、“陶祖”(即男性生殖器模型)各一件,鉴证了当时社会对男性的崇拜,证明了这处遗址属原始社会父系氏族时期的新时器时代,距今已有五千余年。
最古老的窑址——研究中国陶瓷手工业发展史的珍贵史实。1955年夏天,中国科学院和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工作者在石家河遗址罗家北岭发掘了一座新石器时代窑址。窑址处有小石斧、石棒、石刀、石簇、红陶杯、蛋壳灰陶片和红陶鸟等数百件。这个古窑址的发掘,为研究中国陶瓷手工业的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