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学术刊物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学术刊物

《武大国际法评论》

《武大国际法评论》(以下简称《评论》)系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国际法与国际新秩序创新基地”——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主办。《评论》语2002年底立项,2003年7月出版第1卷。 《评论》已经成为反映我国国际法研究水平的代表性刊物。2007年,《评论》曾作为外交礼物赠送。同年,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08年,为中国期刊网、人大复印资料所收录。2009年8月,与北大法律信息网签订合作协议。《评论》已经与德国萨尔大学和特里尔大学、瑞士比较法研究所、荷兰格罗林根大学胡伯研究所、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建立了刊物交换关系。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和海牙国际法院“和平宫图书馆”已收藏本刊。在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2009年“与贸易法委员会有关的最新书目”(2009年6月29日-7月17日,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第42届会议文件,编号:a/cn·9/673)中,多篇《评论》登载的文章被收录,而且《评论》是唯一被援引的中文刊物。 《评论》旨在以理性的目光,洞察当代国际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以开放的胸怀,容纳各种针砭时弊的学说;以务实的精神,开拓国际法研究与发展的新领域,为我国的涉外立法及司法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或业务参考。《评论》常设栏目包括专论、专题研究、案例研究、书评。 《评论》特色在于:首先,编辑部由国际法所青年教师和一些博士研究生组成。之所以邀请博士生,一是借鉴国外有些刊物由学生编辑的模式,加强与作者的沟通;二是力图通过刊物的编辑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其次,《评论》对于稿件的要求是:选题新颖、见解独到和学术价值高的国际法(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及外国法或其他相关国际法)论文,特别欢迎有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价值的优秀成果。再次,《评论》采用了稿件匿名评审方式,制定了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以保证它的学术水平。最后,《评论》同时刊登中、英文文章。目标在于成为国际化的法学刊物,成为反映中国国际法学研究的窗口。

《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

从1998年开始时,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主要利用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的人力和财力资源,编辑出版了《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由韩德培教授任主编。2000年以后,由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和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共同主办,每年编辑出版1卷,已出版11卷。2005年,改由黄进、肖永平、刘仁山任主编。迄今为止,该刊物仍是中国唯一有关国际私法与比较法的专业刊物,曾在2006年列入cssci来源集刊,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有力推动了中国国际私法学术研究的发展和普及,在中国法学刊物中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子栏目导航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