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2月,武汉大学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8个学院,开设130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3个学科门类。
学部 | 下属院系 |
---|---|
人文科学学部 | 哲学学院、国学院、文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历史学院 |
社会科学学部 | 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
工学部 | 动力与机械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学院 |
理学部 | 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技术学院 |
信息科学学部 | 电子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测绘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国家网络安全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
医学部 | 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口腔医学院 |
跨学科类 | 弘毅学堂、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卓越工程师学院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12月参考资料: |
学院/直属学系 | 开设专业 |
---|---|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 现代哲学、哲学、宗教学、心理学 |
武汉大学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 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翻译、西班牙语 |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 |
武汉大学艺术学系 | 戏剧影视文学、表演 |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 历史学、世界历史、考古学 |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经济学基地班(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保险学、财政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工程管理、物流管理、管理科学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法学 |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 | 社会学 |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政治学与行政学、外交学、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 |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 图书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档案学、编辑出版学(数字出版)、电子商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含数学强基计划和金融数学方向)、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物理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 |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 化学、应用化学 |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技术、生物科学 |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土地资源管理 |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 | 智能制造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能源化学工程 |
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储能科学与工程 |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 建筑学、城乡规划、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工程力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智能建造 |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农业水利工程 |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波传播与天线 |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 |
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 | 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 |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 测绘工程、导航工程、地球物理学 |
武汉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 人工智能 |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 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国情监测、地理空间信息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 |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物毒理学、法医学 |
武汉大学药学院 | 药学、生物制药 |
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 临床医学(8年)、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临床医学(5年) |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 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八年制,本博融通)、临床医学(5+3一体化) |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 口腔医学(8年)、口腔医学(5+3一体化)、口腔医学(5年) |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预防医学、全球健康学 |
武汉大学护理学院 | 护理学 |
武汉大学弘毅学堂 | 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法学、金融学、经济学、智能制造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等、国际法、世界史、国际经济、化学、生物、医学等 |
武汉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技术学院 | 地球物理学、电波传播与天线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12月,表格内容与学校官网简介页面数据不一致 |
学科建设
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武汉大学51个参评学科中,19个学科排名a类,26个学科排名b类,6个学科排名c类。a类学科数居全国高校第七。19个a类学科中,a+学科4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球物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a学科4个:法学、生物学、软件工程、公共管理;a-学科11个: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工商管理。
截至2024年12月,武汉大学有5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4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1个“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一级学科、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截至2024年5月,该校共有20个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行列,其中8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行列。截至2025年6月,有3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类别 | 名称 |
---|---|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1个) | 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国家重点学科(5个,一级学科) | 理论经济学,生物学,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
国家重点学科(17个,二级学科)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金融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史、世界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分析化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口腔基础医学、社会保障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文学、法语语言文学、空间物理学、内科学(心血管病) |
湖北省重点学科(36个,一级学科) | 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生态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
esi世界排名前1‰学科(8个) | 地球科学、一般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临床医学、化学、工程科学、材料科学 |
esi世界排名前1%学科(20个) | 地球科学、一般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临床医学、化学、工程科学、材料科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与生化、分子生物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数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经济与商学、物理学、药理学与毒物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 |
博士后流动站(44个) |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等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7月,表格内容与学校官网简介页面数据不一致,且仅列出武汉大学部分学科建设 |
类别 | 名称 |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9个) |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遥感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9个) |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戏剧与影视学、设计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 |
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 | 工程、临床医学、口腔医学 |
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 | 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法律、社会工作、教育、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建筑学、工程硕士、城市规划、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中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艺术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7月,表格内容与学校官网简介页面数据不一致 |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2月,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12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截至2025年6月,武汉大学有专任教师37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700余人,有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类别 | 名单 |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李德仁、邓子新、龚健雅、舒红兵、朱玉贤、张平文、夏军、徐红星、窦贤康、周翔、宋保亮、刘胜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李德仁、刘经南、张祖勋、李建成、李晓红、徐兵河 |
欧亚科学院院士 | 李德仁、鄂栋臣、刘耀林 |
人文社科资深教授 | 彭斐章、宗福邦、胡德坤、马费成、於可训、汪信砚、陈伟、陈传夫、肖永平、周叶中、赵耀辉、黄进 |
国家教学名师 | 石云霞、汪存信、姚端正、樊明文、郭齐勇、李征航、孟勤国、马费成、赵林、罗以澄、刘耀林、丁俊萍、何炎祥、边专、程功臻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徐超江、邓子新、龚健雅、易帆、李建成、吕应堂、赵少荣、李晓红、邹恒甫、孙元章、谭铮、于刚、舒红兵、刘胜、陈化、庞代文、赵兴中、陈政、孙蒙祥、张平文、邓晓华、刘正猷、周翔、卢欣、徐宝文、龚六堂、刘梦赤、冯钰锜、徐红星、周创兵、王高峰、黄双全、张绍东、朱宗宏、赵会江、郭德银、汪国平、宋保亮、刘勇、何怡刚、章晓联、雷爱文、窦贤康、庄林、杨楚罗、张先正、卢文波、何正国、刘义、李典庆、张希承、李振、施闯、汪的华、范辉军、龚继明、刘争、李红良、蓝柯、王春江、姜卫平、熊立华、李国红、徐永镇、刘志洪、何军、黄卫华、方德斌、卿国良、夏军强、杨必胜、陈明周、周伟、张小红、王密、陈益峰、袁志刚、陈实、缪小平、袁荃、肖湘衡、付磊、邓鹤翔、倪彬彬、耿江辉、刘胡丹、张玉峰、杨志坚、宋质银、王连荣、汪成、刘攀、杜博、李维喜、周强辉、夏桂松、何德彪、钟燕飞、张好建、王克磊、袁声军、钟波、史良胜、李星星、乐鹏、宋威、殷昊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12月,且仅列出武汉大学部分师资力量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6年3月,武汉大学有1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截至2020年5月,武汉大学有8个“强基计划”培养专业;截至2021年11月,该校有11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截至2022年6月,武汉大学有共8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2个) | 哲学、经济学、法学、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法语、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信息科学、地球物理学、生物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印刷工程、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市场营销、劳动与社会保障、士地资源管理、图书馆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政治学与行政学、英语、广告学、世界史、信息与计算科学、地理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生物制药、预防医学、药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电子商务、戏剧影视文学、金融学、外交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汉语国际教育、日语、翻译、传播学、考古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心理学、统计学、工程力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波传播与天线、自动化、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导航工程、环境科学、城乡规划、护理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档案学 |
“强基计划”培养专业(8个) | 哲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 |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1个)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地球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经济学和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地理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4个) | 急救常识、说文解字、历史的三国与“演义”的三国、中国文论经典的诗性魅力、走进测绘殿堂、校园中的植物世界、微生物的世界、生活中的物权、唐诗艺术、德国大学现代化、西方历史的源头、中国古代思想智慧、古希腊文明的兴衰、辩论:说服的艺术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7月,且仅列出武汉大学部分质量工程 |
教学成果
类型 | 等级 | 成果名称 |
---|---|---|
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 一等奖 | 面向国家需求的世界一流遥感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 ||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五融合”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 ||
二等奖 | 成人·知天·铸魂: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中国精神三位一体的通识理念与实践 | |
回应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型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 | ||
思政引领·目标导向多方协同一土木类高素质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
育家国情怀,做经世学问--新文科背景下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
四维融合三优同创:基于国家级科研平台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
理工并举、双轮驱6动”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
面向地理信息强国战略的测绘类专业新工科建设与实践 | ||
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 二等奖 | 学科交叉、科教融合引领的土地资源管理研究生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
双一流背景下经济与管理类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创新与实践 | ||
从地球到深空:新时代测绘领军人才培养的传承与创新 | ||
党建铸魂,实战育才-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土木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7月参考资料: |
合作交流
国内合作交流
2016年6月28日,武汉大学与乐山市政府、乐山师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科技、经济、文化、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2018年4月25日,与小米公司签约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实验;2018年11月26日,该校与咸宁市政府再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9年6月,武汉大学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2年8月2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武汉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贵阳举行,该校与贵州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3年3月30日下午,马英九先生带领台湾青年学生造访武汉大学,并与学校学生交流座谈;2023年11月26日,武汉大学与三沙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国际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2月,武汉大学与53个国家和地区的341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2009年4月,武汉大学建立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基地覆盖亚洲、欧洲、大洋洲、美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完成“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库暨汉语一二三”网站、“汉语应用文写作软件”“汉语hsk考试学习卡”等教学产品,部分产品参加了全球孔子学院教育资源和其他展览。2012年,与美国杜克大学在江苏省昆山市合作创办昆山杜克大学,该校每年接待来访外宾2500人次,聘请约百名外国专家长期在校任教,每年举行国际学术会议30余场。
此外,武汉大学与法国三十几所高校建立了学术关系,被希拉克总统称为“中法合作的典范”。武汉大学先后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等国外高校共建了四所孔子学院。
附属医院
截至2021年9月,武汉大学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口腔医院3所直属附属医院(临床学院),以及附属同仁医院(同仁临床学院)、武汉总医院临床学院(军民融合发展中心)、恩施临床学院、泰康仙林鼓楼临床学院、附属爱尔眼科医院(爱尔临床学院)等附属医院。
类型 | 名称 | 简介 |
---|---|---|
直属附属医院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又名湖北省人民医院,也为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由早期共产党人陈雨苍博士创立于1923年,1926年11月加入武昌中山大学(现武汉大学)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2000年,原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至新的武汉大学,医院遂更名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 |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 |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的前身是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始建于1960年,2000年8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与湖北医科大学组成新的武汉大学,医院更名为武汉大学口腔医院 | |
其他附属医院 | 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 武汉市第三医院暨武汉市同仁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是集医疗、科研、教学、防保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
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 | 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是2003年经湖北省卫健委批准成立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近视防控和防盲治盲为一体的大型三级专业眼科医院 | |
注:此表统计时间为2024年7月,且仅列出武汉大学部分附属医院 |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