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1月,学院有6个省部级科研基地,9个校级科研基地。项目级别 | 项目名称 |
---|---|
省部级科研基地 | 现代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湖北省工程技术中心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燃料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汽车产业汽车零部件绿色设计制造与试验技术创新基地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汽车零部件及测试研发推广中心 |
校级科研基地 | 武汉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随州武汉理工大学工业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武汉理工大学梁山专用车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南阳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站武汉理工大学—上汽通用五菱联合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武汉理工大学—宝武集团evi联合中心武汉理工大学pace中心武汉理工大学-ricardo汽车动力计算中心 |
参考资料: |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1月,学院主持承担了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总装备部重大装备研发项目和部省级重点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部省级科技奖励27项;获授权专利800多项。
获奖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获奖时间 |
---|---|---|
高精度高强度中厚板结构件复合精冲成形技术与装备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2018 |
基于耦合动力学的高速铁路接触网/受电弓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6 |
环类零件成形制造技术与装备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1 |
东风1·5吨级高机动性越野汽车研制 |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08 |
汽车摩托车齿轮类零件冷摆辗精密成形关键技术和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5 |
中国道路场景汽车行驶工况国家标准体系研发及应用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 2022 |
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 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特等奖 | 2013 |
复杂零件高精度三维视觉测量技术及应用 |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技术发明一等奖 | 2022 |
东风中重型商用车绿色智能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22 |
营养素研究在家用燃气灶上的智能化应用及产业化 |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22 |
车用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 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 2021 |
先进高强钢复杂薄壁构件冲压成形成性技术与装备 | 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20 |
两机叶片高效智能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 江苏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 2018 |
中厚板结构件复合精冲技术与装备 |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 2017 |
四轮毂电机驱动混合动力越野汽车关键技术 | 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 2015 |
高速铁路500m长钢轨焊接系统集成化创新与应用 | 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15 |
公路甩挂运输关键技术与示范 | 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 2015 |
复合精冲成形技术与装备 | 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 2014 |
新型复杂武器系统高机动轮式车辆开发及模块化、系列化 | 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 2014 |
越野车动力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 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 2012 |
中重型商用车低碳智能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22 |
高强钢/超高强钢复杂薄壁构件冲压成形成性技术与装备 |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 2019 |
轮毂电机越野车关键技术 | 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发明二等奖 | 2017 |
多功能综合型汽车故障诊断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 2014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技术发明二等奖 | 2014 |
国iv双层排气岐管催化器总成 | 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 | 2012 |
金属板料精冲挤压复合成形件-工艺规范国家标准 |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 | 2023 |
中低速磁浮交通接触轨系统技术创新及示范应用 | 湖北省技术发明三等奖 | 2022 |
一体化线控纯电动底盘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 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22 |
高安全高性能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 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21 |
新型高效洗扫吸污车 | 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17 |
基于颗粒物分类管理的自除尘式吸尘车研制及产业化 | 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15 |
燃料电池汽车对标解析及耐久性测评关键技术与应用 |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 2022 |
资料来源: |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