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求真 向善
求真:以真理与真实为价值取向的科学追求。从本体论来讲, 真指真理,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求真即充分认识、探索并坚持教育的本质和人的发展规律;从价值论来讲,真指真实,求真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实事求是、创新进取的求真精神。求真精神也即科学精神,求是与创新是科学精神的两大基本构成,求是是本质,创新是灵魂;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内涵的两个基本点。同时符合我校办学的历史事实以及发展方向。
向善:以知善、为善、乐善为依托的道德追求。知善要求具备判断善恶的基本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善要求亲力践行,善待生命、他人和自然;乐善提倡乐于为善,自觉扬善。 仁爱为本、文明为先的向善精神。从道德范畴来看,善的内容包括传统中华民族美德与现代公民道德,仁爱是德善的核心,文明是道德的表现。从教育来看,教育是建立在向善的基础之上的,教育才有价值,教育根植于爱。文明是我校育人的主要目标之一,体现的是育人的道德要求。
办学目标:建设国内知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学校
师生幸福:是指师生在工作和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获得的主体意识、归属感和成就感。 师生得到人格尊重,具有主人翁意识,广泛参与学校管理和学校建设;学校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的管理,营造民主、和谐的同事、同学和师生关系,创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使师生共同享有精神上的归属感;师生通过努力,获得进步,赢得肯定,实现个人价值,享有成就感。
社会满意:是指通过先进的办学思想和学校文化,形成教育和文化的区域性辐射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社区文化品质提升;通过优质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使人民群众广泛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使学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满足社会对学校的期望,从而得到家长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与肯定。
校风:求真向善,守正维新
求真:探索真知,追求率真。即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勤奋的治学态度,真心诚意,求真务实。要说真话,办实事,求实效,做真人。
向善:其一要见贤思齐,心存善念,“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其二是正己修德,止于至善,凡事都要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把事做到尽善。
守正:即正本清源,正心诚意,恪守正道,以弘扬正气,惠人达己,守正出奇。
维新:即要具有现代意识、先进观念和创新精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教风:厚德博学,敬业奉献
厚德:即增厚美德、博爱宽容,以高尚的师德作为教师立教之本。
博学: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有具有广博的相关知识,以博学多识作为教师执教之资。
敬业:即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作为教师行教之责。
奉献:胸怀阔达,心不旁骛,以淡泊名利、乐于奉献作为教师守教之魂。
学风:修诚笃学,自信有恒
修诚:为人要诚实、待人要诚恳、谋事要诚信。
笃学:勤于思考,乐于合作,敢于探究,做学习的主人。
自信:相信自我,相信未来,自主、自立、自强。
有恒:即坚守目标,慎独奋进,锲而不舍,善始善终。
校训: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启示着人要像天体运行那样永远进取,永不停息。武夷山一中自建校以来已经过了六十多年的风雨洗礼。半个多世纪里,武夷山一中正是凭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才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形象。“自强不息”已成为一种丰厚的文化底蕴深深扎根于一中,一中人从未彷徨过,停息过。越是在最困难的时候,自强不息的精神就会越显得突出而明显。我们坚信,有这种精神的支撑,我们一定能战胜任何困难,天道终会酬勤,付出必有收获!
办学特色:世遗育人,求真向善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