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夏都西宁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夏都西宁历史文化

夏都西宁

历史文化

宗教

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并存,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影响尤为深远,塔尔寺是中国六大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回族聚居地方,多建有清真寺。每年举行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三大节日。

曲艺

戏剧主要有眉户剧、平弦剧、藏戏、灯影戏、豫剧、秦腔。

曲艺主要有平弦、越弦、下弦、道情、贤孝。

歌舞音乐主要有汉族的社火、土族的安昭、回族的宴席舞、撒拉族的婚礼舞、藏族的锅庄舞以及藏传佛教寺院在祭祀、典礼、法会时演奏的寺庙音乐。

民歌

民歌主要有汉、回、土、撒拉族喜爱的"花儿"和藏族的"伊"等。青海是“花儿”的故乡,河湟花儿是西北花儿的精魂,最美的“花儿”是用三江最纯净的源头之水浇灌的圣洁之花。居住在这里的汉、藏、回、土、撒拉等各族群众,无论在田间耕作、山野放牧、外出打工或路途赶车,只要有闲暇时间,都要漫上几句悠扬的“花儿”。可以说,人人都有一副唱“花儿”、漫“少年”的金嗓子。青海农民唱起“花儿”,村里的张秀花、王富贵们就会泪水涟涟。花儿对青海人来说象每天的饮食一样普通。“花儿”是产生于青海,并流行于青、甘、宁、新等地区的一种山歌,唱词浩繁,文学艺术价值较高,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花儿”发源于临夏,由于流行的地区不同,加之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西北各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形成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

地域文化

西宁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结合部,是一个多民族城市,其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的酥油花、堆绣、壁画被誉为“艺术三绝”,黄南州的热贡艺术和湟中农民画也较为出名。

地名由来

西宁市于西汉时置军事和邮传据点西平亭,神爵初属金城郡临羌县。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军西进湟水流域,汉将霍去病修建军事据点西平亭,这是西宁建制之始。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改为西宁州,至此“西宁”之称始于见史,取”西陲安宁“之意。

形象标识

2024年9月2日,西宁市正式对外发布雪豹形象标识和城市ip形象。

“雪豹之都”形象标识以西宁的首字母“x”结合汉字“西”字为设计创意基础,融合了雪豹——雪山之王、青藏高原、生态和谐、三江之源、融汇发展等元素,整体流畅,大美天成,充分体现了西宁“雪豹之都”品牌的基本内涵、典型特征和文化精髓。

西宁“雪豹之都”城市ip形象——宁萌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雪豹自然形态和生态习性,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用圆润流畅的线条勾勒,赋予一种亲近可爱的视觉效果。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