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关正骨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西关正骨传承保护

西关正骨

传承保护

保护价值

西关正骨手法以其独具特色的中医药学理论及创伤骨科疗法,享誉岭南地区,为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传承状况

由于岭南地区历来信赖中医、青睐中药,加之独特的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给西关正骨手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土壤,但是近年来随着老一辈名医大多年事已高,传统手法复位或存在失传的危险,传统验方及相关产品也受到现代医疗体系的限制,西关正骨手法逐渐面临濒危的困境,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抢救保护。

传承人物

传承谱系

西关正骨历史悠久。近百年来,在西关主要伤科世家有黄飞鸿、何竹林、李广海、管霈民、蔡荣、黄耀燊、李佩弦、霍耀池、廖凌云、岑能10大家。其中,现在仍有伤科名家后裔及门生在荔湾区骨伤科医院(西关正骨医院)从医的主要有何竹林、李广海两大家。

荔湾区骨伤科医院西关正骨(何氏)主要传承谱系表
代别姓名性别出生时间从艺时间传承方式技艺特色
第一代何源1797年不详师承武术、伤科、正骨、制药
第二代何恭泰1819年幼承家技家传武术、伤科、正骨、制药
第三代何良显1843年8月幼承家技家传伤科、正骨、武术、制药
第四代何竹林1882年12月幼承家技家传、师承、游学伤科、正骨、武术、制药
第五代何应华1929年7月幼承家技家传、院校伤科、正骨、武术、制药
第六代李主江1955年3月17岁始师承、院校伤科、正骨、武术、制药
参考资料:
荔湾区骨伤科医院西关正骨(李氏)主要传承谱系表
代别姓名性别出生时间从艺时间传承方式技艺特色
第一代李才干不详20岁师承金山寺智明和尚武术、伤科、正骨、制药
第二代李广海1894年14岁家传伤科、正骨、武术、制药
第三代李家裕1926年17岁家传伤科、正骨、武术、制药
第四代李国准1951年24岁家传、院校伤科、正骨、正脊
参考资料:

代表性传承人

李主江,男,1955年3月出生,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972年师从名医何竹林之子何应华学习西关正骨,成为西关正骨粤海何氏伤科第六代传人。1979年考入广州中医学院医疗专业,毕业后供职于广州市荔湾区骨伤科医院。在临床实践中以精熟的解剖基础和娴熟的西关正骨何氏伤科手法治疗各类骨伤患者,并且全面掌握何竹林伤科各类膏、丹、丸、散等药物配制工艺、流程,尤其对何氏田七跌打风湿霜的制作和应用有较深的研究。2003年在恩师何应华的指导下全面掌握正骨医术,共同编著《何竹林正骨医粹》并出版。长期致力于中医师传承工作,为西关正骨医术的传承作出重要贡献。

李国准,男,1951年生,为岭南五大骨伤名家李广海之孙,广州市名中医李家裕之子,李氏骨伤科的第四代传人,自幼学习中医跌打,在祖父和父亲的指导下,17岁在广州番禺化龙水门公社务农时已为当地百姓诊治骨伤疾病。1975年在广州市卫生学校的中医班毕业后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把祖传医学在运用到临床实践中。经二十余年的临床诊病工作,继承总结祖传李氏骨伤科的精髓,融会中西,博采众长,创造了“二部八法六方”的李氏骨伤理论。对脊柱病根据不同的症型及ct、mri等现代化影像学进行定位,施以“李氏二部八法”进行复位,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祖传的方药“六方”,如杜牛八味汤等,临床效果好。其传承西关正骨,担任了荔湾区骨伤科医院的“颈肩腰腿痛”重点专科的学科带头人,所教授徒弟都学有所成。2008年,其主编的《西关正骨——李氏临证经验》一书出版,被广州市科学技术局评为广州市科学技术成果,为发掘、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张宜新,男,1954年生。1973年起跟随荔湾区正骨名医李家裕、何应华学习西关正骨技术,从2001年至今任荔湾区骨伤科医院院长,领导全院发掘、继承、发展了“西关正骨”地方中医特色文化,总结出了西关正骨“三绝”(整复理伤、百年名药、杉皮夹板)技艺和“四宝”心法(崇德厚生、天然绿色、无创微创、辨证论治),创新发明了西关正骨古方药棒疗法,将药敷(熨)法、棒击法与按摩法等三法合一,主编了《西关正骨医学文集》组织成立了西关正骨研究室、博物馆和文化园,扩大了西关正骨品牌影响。

保护措施

为传承及宣扬西关正骨,筹办西关正骨博物馆,2009年10月对外开放。全馆由西关正骨文化展厅多媒体展示室、历史文献展柜等组成。通过陈展与西关正骨医药文化相关的实物展品,包括医家著作、手稿、处方、店牌、证书、制药器具、图片资料及其他相关实物,展现西关正骨医药发展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反映西关正骨各个历史时期主要代表人物的生平及其对西关正骨医学的贡献。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