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西南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前身是北洋官铁路局创办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1900年,由于八国联军入侵,学堂被迫停办。1905年,学堂在唐山复校,改名为唐山铁路学堂。1906年,增设矿科,更名为山海关内外路矿学堂。1908年,学堂由清政府邮传部直辖,更名为邮传部唐山路矿学堂。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政府的邮传部被民国政府交通部取代,学堂归交通部直辖,学校更名为交通部唐山铁路学校。1913年,学校奉教育部、交通部令,更名为唐山工业专门学校。1921年,北洋政府交通部组建交通大学,总部设在北京,下设北京、唐山、上海三个学校。学校更名为交通大学唐山学校。1922年,交通部改组交通大学,下设唐山大学和南洋大学,学校更名为交通部唐山大学。
抗战变迁
1937年“七七事变”后,学校被日军占领。在全校师生、校友的努力下,学校于年底在湖南湘潭复校。1938年3月,教育部指令,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暂行并入唐山工程学院。5月,学校迁往湖南湘乡杨家滩。1938年,武汉沦陷,举校再次被迫西迁。1939年,学校在贵州平越古城(今福泉市)复课。1941年7月,教育部下令将学校校名改为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北平铁道管理学院。由于此校名在校内引起争议,1942年1月,教育部更改前令,组建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下设唐山工程学院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1944年11月,日军攻占贵州独山,学校被迫再次迁校到四川璧山办学。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8月,接教育部令,学校更名为国立唐山工学院,归教育部直辖,迁回唐山原址办学。西南交大
1949年,新中国成立,学校由中央军委铁道部接管,组建中国交通大学,本部在北京,下设唐山工学院和北京铁道管理学院,学校更名为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1950年8月,学校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我校采矿、冶金、化工、建筑、水利、通讯等系(组)师生调整到外校,我校更名为唐山铁道学院。1964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建设大三线的精神,铁道部决定我校迁至四川峨眉。1972年,学校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1989年,总校迁往成都,(峨眉成为分校,后改为校区)。2002年在成都犀浦建设新校区,遂形成今日“一校、两地、三校区”的办学格局。
2008年,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2015年12月,学校与青岛市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2016年2月26日,西南交通大学与成都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成都市人民政府与西南交通大学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0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和西南交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7年1月,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10月,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6月,学校与中国公路学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9年12月16日,教育部与四川省签署共同推进西南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2020年1月,学校与宜宾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西南交通大学宜宾园区合作协议。5月,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6月,学校与成都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0月20日,加入“城乡规划扶贫联盟”。
2021年9月,被确定为第三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12月17日,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更名)、设计艺术学院(组建)揭牌仪式在犀浦校区举行。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12月,中国测绘学会智能化测绘工作委员会挂靠西南交通大学。
2023年1月4日,西南交通大学化学学院成立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医学院重组揭牌。4月8日,成为西南地区高校外语教师发展联盟理事单位。5月,西南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社会意识实验室揭牌成立。9月6日,西南交通大学、广安市科技局、广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在广安签约共建西南交通大学广安技术转移中心。10月9日,西南交通大学唐山园区正式开园。10月11日,西南交通大学实验小学(成都石室蜀都犀方路小学)正式揭牌。
2024年2月4日,教育部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西南交通大学2023年度获批新增“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和“智能地球探测”两个本科专业。3月20日,西南交大·内江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西南交大技术转移(内江)分中心、西南交大装备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中心(内江)分中心揭牌,关节外科智能诊疗新技术及装备、基于电火花超声复合的粉末制备设备、智能移动复合机器人等成果转化项目签约。
2024年3月31日,西南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
2024年4月,西南交通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深圳华为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5月,成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6月26日,郫都区、西南交通大学与蜀道集团就共建西南交通大学郫都先进制造科创园项目举行三方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实现了西南交大科创园“一园五区”建设率先突破。
2024年7月9日,资阳市乐至县与西南交通大学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校地双方围绕共建“西南交通大学乐至技术转移中心”深入交换意见,并签订合作协议。
2024年9月27日,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西南交通大学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
2024年11月15日,川投集团与西南交通大学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上,川投能源成都交大光芒、川投信产川投数科、川投大健康分别与西南交通大学相关项目组签署4个校企合作科研项目意向书,携手开展智能轨道交通关键技术研究、基于ai大模型的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和养老产业智能化研究等。
2024年11月,西南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二期)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2025年3月9日,西南交通大学-中铁十四局盾构前沿技术研究院成立。4月22日,中铁十二局与西南交通大学签署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协议。7月3日,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院正式成立。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