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伊利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伊利企业发展

伊利

企业发展

1、汇集全球顶级资源,打造全球最优品质

“在中国,在世界,我们伊利的所有供应商,都要采用这么严格的标准,这种严苛就是为了让所有合作伙伴树立起食品安全意识,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这是伊利的回答。事实上,作为质量管控严苛的例证,伊利的一部分乳品原料甚至需要通过供应商特别严格地加工定制才能符合验收要求。

截止到2023年,检验设备累计投入8·88亿元。潘刚董事长多次表示,追求产品质量安全永无止境,伊利集团将持续严格坚持“四个最严”标准,深入落实《食品安全法》要求,践行“卓越、担当、创新、共赢、尊重”的核心价值观,凭借全球最高标准,整合全球最优资源,打造全球最优品质,服务广大消费者。

2、“全球织网”,构筑国际化乳业品牌

伊利的国际化战略被称为“全球织网”,构建了全球资源体系、全球创新体系、全球市场体系三大体系,核心是用全球最优质的资源服务中国的市场。

全球资源体系:伊利在新西兰投资大洋洲生产基地,在美洲、大洋洲、欧洲三大西方乳业传统板块取得优质资源。

全球创新体系:伊利在美国主导实施中美食品智慧谷,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合作开办欧洲研发中心,与新西兰林肯大学开展全产业链的科研合作、与著名国际质量机构sgs、劳氏、天祥达成合作,共同提升伊利全球质量管理体系。

国际合作

全球市场体系:在深挖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中国市场的基础上,伊利通过奥运会、世博会等重量级国际盛事,迅速积累了品牌在全球的知名度,在全球市场上积聚了品牌能量。

2013年,伊利在新西兰投资大洋洲生产基地,在美洲、大洋洲、欧洲三大西方乳业传统板块“打桩”。2014年11月25日,大洋洲基地一期投产。

2014年,伊利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合作开办欧洲创新中心,与新西兰林肯大学开展全产业链的科研合作、与著名国际质量机构sgs、劳氏、天祥达成合作,共同提升伊利全球质量管理体系。

2014年11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时任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共同为伊利大洋洲生产基地揭牌,该项目是全球最大的一体化乳业基地,覆盖科研、生产、深加工、包装等多个领域,总体投资额高达30亿人民币,创造了中新两国投资规模的新纪录。此外,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了伊利集团分别与占据新西兰全境约42%原奶产量的怀马特市、以及南半球的农业和食品专业大学——林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且长时间参观了中新农牧业技术展览伊利展台,了解伊利产品等相关情况。无论从两国领导人的重视程度,还是协议签署数量,抑或是项目投资额度,伊利集团都刷新了两国经贸合作的多项历史纪录。

2015年6月8日起,董事长潘刚率领伊利管理层团队远赴欧洲,展开名为“世界标杆之旅”的考察与交流活动。期间,伊利团队先后走访了联合利华、帝斯曼、荷兰合作银行、飞利浦、菲仕兰等多家跨国企业,并参观了食品谷、瓦赫宁根大学以及荷兰研发中心,就创新、企业文化、精确管理以及食品安全等话题进行深入学习和交流,以此助推伊利创新和国际化的进程。

2015年9月23日,在两国领导人的推动和中美农业合作的大氛围下,中美食品智慧谷应运而生,由伊利集团主导实施。伊利集聚整合了众多全美顶尖的常青藤联盟名校、全球综合排名前十的大学及在农业、管理、生命科学等各个领域全球排名第一的高校、科研院所和机构,如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多伦多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沃顿商学院、明尼苏达大学等。上述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和机构与伊利在“营养健康、产品研发、食品安全、农业科技、畜牧兽医、生态环保、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展开全方位立体式合作,形成中美乃至全球在农业食品方面“集聚院校机构最多实力最强、涉及领域最广最前沿、模式最独创机制、影响受益面最大”的高端、超前智慧集群,共同为中美创新合作形成新引擎、注入新动能、树立新典范,从而更好地推动两国企业互惠发展、真正造福两国人民。

2015年10月26日,伊利和中美食品智慧谷重要合作伙伴之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共同推出中美畜牧业高端对话,通过集聚全球畜牧业顶尖智慧资源,分享国际前沿畜牧理念和创新技术,以此服务中国奶牛养殖并且推动国际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2015年11月23日,伊利和中美食品智慧谷重要合作伙伴之一沃顿商学院共同启动商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通过聚焦“以消费为中心”,将国际前瞻的商业学术研究和中国市场现状结合,为培养兼具全球化和本土化特点的中国商界人才拓展新路径。

2016年5月29日起,董事长潘刚率领伊利管理层团队赴美国,进行“标杆之旅”考察交流活动。在美国期间,伊利团队先后走访加州乳业、领英、谷歌、ideo、facebook等多家全球顶尖企业,就奶源把控、创新管理机制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产品创新等领域话题与这些公司的高层团队展开对话交流,以此助推伊利乃至中国企业进一步加快创新和国际化进程。

2017年3月25日,伊利集团在新西兰奥克兰举行伊利大洋洲生产基地二期揭牌仪式。该项目被认为是中新两国加强经贸合作标志性的项目,也因为其“输出管理、输出标准、输出智慧”的模式,成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典范。大洋洲生产基地二期是在2014年投产的年产47000吨婴儿配方奶粉项目基础上新的投资举措。项目建设地选址位于新西兰南岛南坎特伯雷洲怀马特市伊利一期项目预留地,主要用于年产16·2吨功能性乳蛋白牛乳深加工项目、年产80000吨uht奶项目、年产56000吨全脂奶粉生产项目、年产30000吨婴儿奶粉包装项目四个单元的建设。在仪式上,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要让全球20亿消费者享受到伊利的营养健康产品。此外,金领冠“睿护”也在仪式上面世。

2017年5月25日,伊利集团与西班牙皇家马德里俱乐部(以下简称“皇马”)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战略合作发布会,共同宣布伊利牛奶成为皇马官方营养乳制品;同时,双方将开展皇马训练营活动,助力中国足球发展。这是伊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布局全球市场、践行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提出的“全球智慧链”构想的又一创新方式。

2018年9月12日,伊利欧洲研发中心正式升级为伊利欧洲创新中心,伊利-瓦赫宁根大学合作实验室揭牌仪式同期举行。从研发中心到创新中心,虽然只是一词之差,却反映了伊利和瓦大合作的进一步升级,尤其在创新研发、人才交流、资源共享和项目合作等方面的深入沟通。

2018年10月23日,伊利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隆重举行joyday 冰淇淋的全球首发。本次全新发布的11款joyday冰淇淋,是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精心研发,率先面向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市场推出的高品质产品。目前,伊利joyday冰淇淋已覆盖印尼19个省、31个城市,市场基本覆盖印尼全境和主要岛屿。joyday 冰淇淋的成功上市,标志着伊利将全面进入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市场,以营养美味的乳制品,开拓一条让世界共享健康的“乳业丝路”,这不仅是伊利继欧洲创新中心、大洋洲生产基地和中美食品智慧谷之后,在全球织网上又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向全球消费者传递伊利品质,倡导健康生活,共筑友谊桥梁的重要举措。

2018年11月7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伊利举办了“共筑世界品质——乳业全球合作伙伴论坛”。论坛上,伊利与sgs、必维、天祥、利乐、康美、杜邦等32家全球知名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取得了全球乳业合作的新成果。

2018年11月29日,伊利集团发布公告称收购泰国本土最大冰淇淋企业chomthana,并于当天在泰国曼谷隆重举行了签约仪式。这是继joyday系列产品在印尼上市之后,伊利乘“一带一路”东风与东南亚市场的再次携手。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表示,“伊利在推进国际化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借助“一带一路”东风,伊利不断加快国际化步伐。从“全球织网”到打造“全球智慧链”,再到“让世界共享健康”,伊利持续推动全球乳业“资源互补、创新协同、互利共赢”。

2019年8月1日,伊利股份(600887)发布公告宣布全资子公司金港商贸控股有限公司收购新西兰westland co-operative dairy company limited(简称“westland”)(中文名:威士兰)100%股权交割完成,并于当天在新西兰奥克兰举办股权交割仪式。在潘刚董事长“全球健康生态圈”理念的引领下,伊利成功收购新西兰第二大乳制品企业威士兰,全球布局再获重大突破。这是一幅品质、技术、资源、市场结合的画作,也是伊利“乳业丝路”加速全球产业融合的重要里程碑,构建起了横跨太平洋的‘乳业桥梁’,开启了让世界共享健康的崭新格局。此次收购的成功,巩固了伊利亚洲乳业龙头的地位,也加速提升伊利在全球乳业的影响力。

2019年6月,伊利新西兰子公司——大洋洲乳业有限公司(oceania dairy limited,简称“odl”)在新西兰两年一届的“汇丰银行-新中贸协中国商业大奖”颁奖典礼上获得新中跨境投资奖,这是odl首次获得国际性重大奖项,意味着伊利海外布局再获国际认可。

2020年6月,泰国公共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公布“2020 fda quality award”名单。作为泰国本土最大的冰淇淋企业,伊利chomthana公司凭借领先的质量管控水平,被授予“2020 fda质量奖”。chomthana获颁fda质量奖,标志着伊利收购chomthana公司以来,企业生产经营实现全面健康发展,赢得泰国各界高度认可,进一步彰显了伊利领先的全球化运营能力。

2021年3月24日,伊利集团正式启动“goldrush”项目,对位于新西兰西海岸的westland霍基蒂卡工厂进行全面升级,大幅提高优质草饲黄油品牌westgold(牧恩)产量,助力westland从大宗原料供应市场拓展到全球消费品零售市场,扩大国际黄油市场份额,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更高品质的草饲黄油全新体验。本次工厂升级项目包括生产系统升级、包装系统升级和仓储系统升级。预计项目完成后,westland霍基蒂卡工厂将达到42,000吨的年产能,实现产能规模翻倍。此次,westland霍基蒂卡工厂升级项目完成后,将会把拥有百年历史传承的westgold(牧恩)黄油品牌推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2021年6月21日,伊利与荷兰专业投资机构startlife在食品和农业科技领域签署合作协议,并成为英国剑桥大学制造业研究院(ifm)“开放创新论坛”(open innovation forum)成员。伊利也由此成为这两家机构成员中的全球唯一乳企和唯一中国企业。此举标志着伊利同欧洲的创新合作进一步深化,伊利将携手合作伙伴一道,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全方位的健康解决方案,共建全球健康生态圈。

2021年6月29日,伊利泰国chomthana公司被授予2021年度泰国“劳动关系与福利杰出单位”荣誉称号。该荣誉是由泰国劳工部颁发,重点表彰依法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持续改善劳动福利,与工会或福利委员会建立良好沟通机制,致力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福利改善的优秀企业。伊利是本年度唯一获此殊荣的在泰中资企业,本次获奖是继荣膺泰国公共卫生部“fda质量奖”后,伊利泰国chomthana公司再度荣获泰国国家层面的权威褒奖。

当地时间2023年10月16日至19日,2023世界乳业峰会在美国芝加哥举行,伊利作为中国乳业唯一受邀企业出席。

智慧集群

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总书记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在两国领导人的推动和中美农业合作的大氛围下,中美食品智慧谷应运而生,由伊利集团主导实施。中美食品智慧谷是习总书记此次访美的重要农业合作成果之一。伊利集聚整合了众多全美顶尖的常青藤联盟名校、全球综合排名前十的大学及在农业、管理、生命科学等各个领域全球排名第一的高校、科研院所和机构,如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耶鲁大学、多伦多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沃顿商学院、明尼苏达大学等。

上述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和机构与伊利在“营养健康、产品研发、食品安全、农业科技、畜牧兽医、生态环保、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展开全方位立体式合作,形成中美乃至全球在农业食品方面“集聚院校机构最多实力最强、涉及领域最广最前沿、模式最独创机制最灵活、影响最深远受益面最大”的高端、超前智慧集群,共同为中美创新合作形成新引擎、注入新动能、树立新典范,从而更好地推动两国企业互惠发展、真正造福两国人民。

2016年6月,董事长潘刚率领伊利管理层团队赴美国,进行“标杆之旅”考察交流活动。

2017年3月25日,伊利集团在新西兰奥克兰举行伊利大洋洲生产基地二期揭牌仪式。该项目被认为是中新两国加强经贸合作标志性的项目,也因为其“输出管理、输出标准、输出智慧”的模式,成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典范。

自主创新

伊利一直坚持和推动创新战略,紧紧围绕国际乳业研发的重点领域,整合海内外研发资源,从全球视角布设一张涵盖全球领先研发机构的全球创新网络,覆盖亚洲、欧洲、大洋洲和美洲,开展全产业链创新合作,取得了丰硕的实际成效。2020年,伊利集团在研发费用上的投入位居国内乳品行业第一。截至2023年12月底,伊利全球专利申请总数、发明申请总量位居世界乳业十强第二名,中国乳业第一名,成为引领奶业振兴的创新高地。

2014年2月,伊利在荷兰成立中国乳业规格最高的海外研发中心——伊利欧洲研发中心。

2015年3月,伊利携手欧洲生命科学领域的顶尖学府——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研究建立贯通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早期预警系统。

2017年6月,“欧盟2020-中欧食品安全(eu-china-safe)”项目是由英国北爱尔兰皇后大学、英国食品和环境研究院、荷兰瓦赫宁根食品安全所、中国国家风险评估中心和伊利联合开展的中欧食品安全合作项目,伊利作为该科研项目中唯一的中国乳制品企业。

2018年,伊利在全球食品行业中率先导入qbd (质量源于设计) 研发过程质量管控,大大提升了产品质量精准转化和控制要求。

2018年9月12日,伊利欧洲研发中心正式升级为伊利欧洲创新中心,伊利-瓦赫宁根大学合作实验室揭牌仪式同期举行。

2018年11月7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伊利发布了《母乳研究白皮书》,揭开了母乳核苷酸的奥秘。

2021年,伊利“基于药食同源指纹图谱的功能性奶粉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获2021年度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技术进步(特等奖)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1年12月10日,伊利印尼乳业生产基地一期项目正式建成投产。

产业链

伊利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帮助、带动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成长,实现互利共赢。2009年起,伊利发展产业链金融,帮助合作伙伴降低经营风险,解决融资困局;2016年9月23日,伊利成立了“牧场合作伙伴发展学院”、“供应商发展学院”和“经销商发展学院”,旨在全方位地帮助产业链合作伙伴成长,最大化发挥全产业链协同价值。

上游产业支持:伊利的“四个联结”机制已经成功带动全国560万养殖户和农牧民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2014年至今,伊利在全国范围内发放奶款约2474·96亿元,通过技术服务帮助合作牧场的奶牛日单产增幅突破14·3公斤。2020年起,伊利集团针对奶业上游实施“300亿元扶持计划”,在资金、技术服务、良种奶牛、饲草种植等方面进行多项重点扶持,以此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形成合力,强化与上游农牧业的利益联结,为中国奶业赋能。

产业链金融:截至2024年12月31日,伊利累计为13903户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金融扶持,累计融资金额为1727·16亿元。

伊利集团洞察奶业发展模式升级的趋势,2010年成立奶牛科学研究院,聘请了在国内外有专业权威和实战经验的专家组建了奶牛营养中心、技术中心、培训与防疫中心、育种中心,四大中心进行专业化奶牛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同时伊利集团还不断选派优秀的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前往美国、以色列、欧洲等奶业发达国家学习。

自2010年伊利奶牛学校成立以来,伊利通过邀请百余位世界顶尖行业专家,面向奶源基地技术人员和牧场管理人员,组织了300多场牧场管理专项培训和专题讲座,1万余次牧场现场技术指导。近年来,伊利依托奶牛学校平台,积极整合国际优质资源,全面升级了现代牧场人才的培养模式,开发了覆盖青贮制作、健康管理、牛奶质量、防暑降温、防寒保暖等牧场各生产环节的网络课程,培训供应商上万人次。

2014年以来,伊利集团陆续给养殖户开办“牧场专项班”、“牛二代”训练营、“牧业精英班”、“伊课堂”管理专项培训与专题讲座等多形式多维度专题培训及赋能活动,通过技术服务帮助合作牧场的奶牛日单产增幅突破14·3公斤,这“一升一降”帮助合作牧场增收达160亿元。

伊利推出以运营全过程标准化、规范化操作的“降本增效项目”,以配方优化、饲养关键点评估为主的“精准饲喂项目”,以提升牧场各运营模块价值流的“精益运营项目”三大项目。

近年来,伊利还探索了一种以“核心企业承担实质性风险责任”为特色的产融结合模式,以有效解决产业链上中小企业融资困局,带动整个产业协同持续健康发展。

伊利创新产业链金融模式,探索了一种“核心企业承担实质性风险”为特色的融资模式,陆续推出了“青贮保”、“牧场保”、“购牛保”等金融产品,为养殖户融资提供担保。

2016年,伊利集团为1600余户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金融扶持,全年融资金额近45亿元。其中,支持合作牧场近500户,融资金额10亿元。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伊利累计为13903户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金融扶持,累计融资金额为1727·16亿元。针对上游奶农的实际发展需求,伊利分别推出了“青贮保”、“牧场保”以及“种植保”等12个金融产品,被农牧民称为“十二个宝宝”。目前,通过“十二个宝宝”,伊利已帮助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1143户农牧民解决了“钱”的问题,融资总额超过了33亿元。2014年到现 在,伊利在全国范围内发放奶款约2474·96亿元。伊利累计支持上游养殖企业数千家,带动全国560万养殖户和农牧民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真正实现了企业与奶农的互利共赢。

工业旅游

伊利通过线上打造智能交互的全景全球产业链,以及线下利用新技术智能升级参观工厂活动,全面升级消费者互动模式,推进乳业全球产业链的全景化与智能化。

伊利集团总部作为国家4a级景区,国家首批工业旅游创新单位以及国家十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不仅提升了企业形象,加强了对外交流,更为传播中国乳都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2005年开展工业旅游以来,伊利总部以及全国各地的工厂接待人数累计突破1000万人次。伊利也因此而成为草原文化的价值传递者。

2021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确定47家单位为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其中,伊利乳都科技示范园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工业旅游景区成功入选,为行业树立起了闪亮标杆。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