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记载
据清杨同柱所著《沈故》一书记载:“光绪八年建炮台开辽河东岸海船入口处,台墙围二百六十余丈,前面随辽河湾转作扇面形,中间筑大炮台一座,两旁平炮台二座,以取迎头还击之势。大炮台睥围墙下,有暗炮洞八处,以备伺便平击之用。
军械库等即在台下。后面中间营门一,两旁营二,水洞二。内筑兵房二百间,水塘两处。台前在长壕一道,围墙两旁又筑墙十余里,翼蔽左右”。
据《营口县志》记载:“光绪八年,北洋大臣奉旨,会同盛京将军扎饬营口海关道续昌,择度要塞地形,于辽河口沿海东岸建筑炮台一座,并修营房二百间,当由北洋大臣派官二员,兵百名,来营督修。旋加派毅军两营、奉军两营、道标一营”。“光绪八年秋,调奉军前营步队管带乔干臣营接带旧军。
九年夏,以兵数不敷分布,增添一倍,计分中、前、左、右、后、副前、副后、亲兵、骑失,各哨驻守炮台”,并兼修炮台。光绪十年(1884年)夏,左宝贵来营筹办海防,督修炮台。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